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七章工農業的差距

    畢竟這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超級規模的工廠,能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財政收入。

    在大宋如今處處需要招商引資的背景下,官員、公卿甚至三司使都對韓穗客氣非常,他是堅信只要自己不犯天子忌諱,朝廷非常樂見他這位大豪商大筆大筆財富往外砸,建起一座座工坊和商鋪的。

    這一點是趙桓跟朱元章最大的不同,他不介意首富錢多,首富建立起的工廠給首富賺錢的同時,也帶著大批的百姓富裕起來。

    就像後世的大廠碼農,雖然總是抱怨自己996,但是年薪百萬那也是切切實實存在的。數十萬甚至可能上百萬計的大廠員工,年薪數十萬,年薪數十萬!而且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收入。僅他們一年的收入,就是無數普通農民窮極一生也無法在地裡賺到的財富。

    趙桓厭惡的是那些鑽進錢眼裡,一身銅臭味的富豪,把大量的黃金藏到地窖裡,帶進墳墓裡。

    這些錢無法用於投資生產,不能帶動其他百姓一起富裕,只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所以韓穗自然是有資本驕傲的,他只要不叛國,不作奸犯科,就算是右相的生活也不及他的一縷。

    他不無自矜的說道:“官家,都說是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香料之路。但我卻覺得,這兩個名字都不妥當,十分不妥。還是官家的那個名號必較準確,應該叫工業帝國之路。”

    “這個倒不妨問問船長們,他們船上拉的最多的貨物是什麼?”

    “反正據我所知,一艘航行在海面上的大船,最值錢的是黃金,然後就是瓷器,再之後是珍珠、寶石、珊瑚、白銀等夾雜其中。絲綢和香料其實都要靠後排。”

    趙桓微微頷首,其實不用問,趙桓也清楚,韓穗說的是實情,跟趙桓後世的認知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