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七章工農業的差距

    這個遠遠,是極大的跨度。

    基本上相當於其他區縣的百姓還在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吃著紅薯、玉米餅子的時候。工坊裡職業工匠的家庭子女已經可以穿上珍貴的錦衣,吃肉不再是奢侈品。垂髫稚子的肥胖症成為普遍需要擔憂的社會問題。

    這一切對於大宋中西部地區尤其如此,當地的普通百姓還處在小農經濟的最後時段,百姓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不至於絕對貧困,無法填飽肚子。

    而東部地區的工業城市當中,市民、工匠、工坊主、商人的後代已經富裕到可以頓頓吃肉,可以衣錦而行。晉朝剛立國時,雖婢女、僕役,亦穿羅綺錦繡的史書記載,已經在中原大地重現。

    當然這一切是不平均的,哪怕在東部地區,也有沒建起工坊的農村。

    所以學校、書院、縣學、州學裡年輕人的差異極大,有的人衣服簡陋,還是粗布麻衣,由母親、奶奶手工縫製的上一代灰撲撲模樣,上面還有一塊塊碎布縫合的補丁。而有些人已經衣裝靚麗,光鮮照人,好像是人間桃園裡走出來的白淨之人。

    不要覺得官員們都奇蠢無比,粗陋淺薄,事實上這些官員都是大宋億萬百姓裡卷出來的精英,可以指責他們懶政、怠政,但千萬不要懷疑他們的眼界和智商。否則蠢得就不是他們了。

    他們比普通人更清楚工坊的意義,這不僅僅提供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更是整個地方的財政支柱,任何一家大型工坊搬離,都意味著少了數十萬貫的財政收入,將會有成千上萬的官府官吏沒法獲得正常的薪資。

    縣裡的官員究竟是薪資豐厚,錦衣玉食,鮮衣怒馬,還是吃糠咽菜,像大明一樣幾年發不下俸祿,拿破棉花、破木炭打發官員。

    就看主政者能否拉來韓穗這種大豪商投資辦廠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衣食父母。

    沒有哪個經邦濟世的官員不重視這方面的招商引資。

    要知道後世西方先進化工集團投資兩百億歐元建廠在天朝湛江,天朝的副總理都親自參加剪裁儀式,不可謂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