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

  今日懷玉陪著太子又回到神禾塬上的武家堡,這裡武家經營兩年多,比樊川剛接手要好的多。

  這邊放完血,那邊開水也燒好了,把豬架到大木盆上,澆上熱水,然後刮豬毛,

  堅硬如針的豬鬃毛還都被小心的全收好,這可是好東西,能製做成刷子。

  好馬那起碼是三十貫以上。

  承乾看著吃的正開心,絲毫不知大禍臨頭的豬。

  八百頃地,那就是八萬多畝,雖比不得裴寂曾經一次就得賜地千頃,但這數量也已經很驚人,絕對屬於那頂級地主之一。

  至於說那些千里馬,或是名貴的大宛汗血馬等,百貫幾百貫都有。

  還有這紅薯,這麼好的紅薯餵豬,多香甜啊。”

  再滷點豬耳朵,熘個豬肝,炒個肉絲······

  一頭大黑豬,半天功夫,就變成一頓殺豬席。

  現在這豬吃著野菜,不僅有糠,還有酒糟、豆粕這些好東西呢,這在以前,別說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正常時節也未必都能吃的上。

  “殿下挑頭豬,一會咱們殺了弄個殺豬菜吃。”

  自有了紅薯土豆這些祥瑞莊稼後,搭著主糧吃,每日總算能填飽肚子,這些紅薯土豆產量高,雖說不太扛餓還喜歡放屁,但比吃糠咽菜可比多了。

  “記得,孔先生跟孤說意為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它們吃的可真香。”承乾笑道。

  “殿下挑頭還沒餵食的,免的白食一頓。”鄭老漢挺心疼那些香噴噴的豬食,反正要宰了,就不要再喂一頓,又不是要稱量賣錢,如果是賣豬,肯定是賣前要抓緊喂頓好的,讓豬吃飽飽的多壓點秤。

  莊子上還有不少熟練的屠戶,他拿著支長鉤,一鉤鉤住豬喉,然後憑一已之力就把豬拖到圈外空場。

  殺豬很熱鬧。

  唐代的豬品種還是很多的,遼東的白豬,嶺南的花豬,不同地方的豬種區別很大。

  老漢做了多年佃戶,要求很低。

  鄭老漢卻覺得如果一直有這個價,那養豬絕對發家致富啊,一個泥瓦匠的手藝人,一個月包了吃住外,也才只能賺三百文的工錢呢。種上五畝地,一季稻子也才收十石左右,只能賣三百錢,他們普通莊戶人家,就算再辛苦,一年到頭也餘不到幾個閒錢的。

  武懷玉啃著棒骨,看著承乾這麼誠懇的請教,笑了笑,“陛下曾經說過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知殿下可記得?”

  “這是豬食。”承乾驚訝。

  “吃咧,吃咧,就是看著這麼好,嘴又饞了。”老漢吃的很香,一點不覺得髒什麼的。

  十石米千餘斤,一頭豬也百餘斤,價格一樣,那到底哪個划算,承乾疑惑。

  兩稅法雖好,但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損害皇權基石,也就是統治的根基,是貴族官僚士族集團,甚至是地方豪強地主階層,所有這些有資產的,有田地的,都會在這個兩稅法新政中受損,而不是受益,這就,註定了這個政策現在會面臨極大的阻力。

  “現在一頭豬能賣多少錢啊?”

  長安現在最新的豬價,一頭百餘斤的豬大約三百錢吧,剛好生絹一匹,”

  最便宜的草馬十來匹絹就買的到,跟個便宜的奴隸價格一樣。

  一鍋又一鍋的菜,武家堡莊子上今天也是香味飄飄,人人有份,加餐開葷。

  武懷玉提醒承乾,做事不僅不能操之過急,而且還得記得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你不能違背自己的根基。

  “一畝地種紅薯,可養三頭豬,如果多扯些豬草補充,養上四頭也是可以的,”

  承乾也吃的很香,覺得每個菜都這麼好吃,雖說豬肉賤肉,以前上不得皇家席面,但今天他親自幫忙揪了豬尾巴的這殺豬菜,吃的格外好吃,

  “真香啊,老師,想不到豬肉也這麼鮮甜。”

  “老師,你現在也有數百頃地吧,”

  武懷玉拿著根大筒骨吃的也挺高興,

  “那一頭豬豈不是值十石米?”

  “這麼說豬價也不高啊,這麼大的豬,也就跟只羊價格相當,還要養那麼久,每日兩頓煮豬食。”承乾道。

  “那還有好多豬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如關隴貴族集團,他們能建立西魏,也能建立北周,更能建立隋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