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


                 第595章老師循循善誘人

  “承乾急躁了點。”

  “太子才十一歲,”

  武懷玉和李世民在晨光中練八部金剛。

  “你晚點回幽州,在長安多教導下太子,朕發現太子特別喜歡跟你在一起,對你的教導也聽的進去。”

  “臣也只是循循善誘,太子本性純良,天生聰敏,”

  “朕一會就回長安了,讓太子跟你在這莊子上再住幾日,你帶他各處轉轉,真正體察下民情。”

  李世民也很喜歡呆在鄉下到處走走,但他也知道不能久離朝堂,早上仍是一頓簡單的農家飯,紅薯稀飯配點鹹菜,皇帝吃飽後便在百騎簇擁下返回長安。

  皇帝一走,太子就要活躍的多。

  承乾甚至還親自要體驗一下餵豬,大鍋裡燉的豬食挺香,紅薯藤剁碎,加了一些地裡拔的豬草,然後還加了點紅薯,一大鍋煮熟後,又往裡摻入一些糠麩、酒糟、豆粕這些,雖然加的不多,但這可是豬育肥關鍵。

  在貞觀三年,各種物價大跌,物賤錢貴的時候,三百錢還是很值錢的,雖然有些商品價格還挺貴,比如說酒、茶、糖這些,但一些基本生活物資如糧、布等相對便宜。

  只求能夠混個溫飽,能養活一家老小就行了。

  旁邊陪著的武家堡豬圈的管事,在旁邊笑著說,其實豬圈這邊養豬的人,也經常會吃豬食裡的紅薯什麼的,倒不是說武家不讓大家吃飽,能進來莊子裡做事,飯是能吃飽的,但紅薯也確實挺好吃,就當是零食一樣。

  承乾沒想到豬打小就閹,又學到了點正經的無用知識。

  “兩稅法從長遠來看,自然是有好處的,如今的租庸調製,其實已經有很大問題,迫在眉捷需要改變,但任何制度的改變,都必然會觸動許多既得利益者,必然反引起反對,如果簡單的強制推行,那麼就會激發矛盾,引發衝突,

  “鄭伯你剛才沒吃早飯嗎?”

  “這屠夫好大力氣,一力就能把這大豬控制的服服貼貼的,剛才圈裡四五個人抓呢。”

  三百文錢,如今可以買一匹生絹,也可以買一隻同州羊,還可以買十隻雞,

  “牛呢,牛現在值多少錢一頭?”

  龐孝泰曾跟懷玉說他老家嶺南鬱林那邊的豬種不錯,黑背白肚銀項圈,白裡透紅賽貴妃,這豬據說源自漢代培育,還曾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羅馬,

  到如今,這些豬品質很好,耐粗飼,適應性強,母豬繁殖力高,早熟易肥、肉質鮮嫩,

  缺點倒也有,就是長的慢。

  這種豬矮、短、肥、寬、圓,頭短小,體型緊湊,龐孝泰老家養這種豬,基本上是散養的,到處拱土,泥裡打滾,但啥都吃。

  “為何其它人不願意,陛下為何還說不能直接推行兩稅之法,朝廷怕什麼?”

  承乾看到幾個豬倌進欄,扯耳機的揪尾巴的,豬發出慘叫聲,反抗很激烈。

  “嗯,朔方兩百頃、河北二百餘頃、關中百頃,山南、河東、隴右、蜀中加起來也有二百頃吧,算來應當有八百頃地了,”

  就比如說前朝,隋朝一統天下,結束漢末以來幾百年的紛爭,是很偉大的。煬帝也是個很有本事的皇帝,他雄心勃勃,推出了許多改革之法,但是呢,他就是過於自負了,結果就是他的改革之法,觸及了隋朝最根本的統治階層,

  最終的結果殿下也是看到的,關隴貴族都紛紛起兵,”

  “堡裡養的豬,出生半個月內就會閹割,不論公母都會閹割,這樣長的快,而且肉質會更好。”

  懷玉看著這頭豬,跟後世的豬區別還是很大的,頭大身小,嘴長鼻寬,勁部與背部高高隆起,跟野豬較像,這豬看著挺有進攻性,雖然這都是武家精心挑選的豬種,相對來說已經是比較溫馴,易育肥長肉,品質較好的了。

  黃酒加點冰糖燜一砂鍋東坡肉,清好的腸子裡灌些豬血做成血腸,排骨燉冬瓜,豬腳燉黃豆,

  回鍋肉得安排上,酸菜燉肉也得有。

  家庭種桑麻二十畝,養蠶十筐,一年到頭辛苦忙碌,最終也只能織得布五六匹,絹十匹左右,這還得是家庭裡有兩三個女人辛苦勞作。

  一畝地能養四頭豬,但種紅薯的一般是旱地,頂多也就是一石半到兩石糧收入,而養豬還有豬墊圈糞肥這副產品,論起來,養豬那是直接種麥、谷收益的許多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