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來信

 甚至有些船伕,還做起了快餐跑腿生意,專門給那些住得偏遠點的人家,幫忙運送吃食。 

 桑基魚塘的興起,不僅帶動了飲食行業的發展,也給周邊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水鄉。有的給規模稍大點的家庭作坊幹活,有的去看守魚塘,有的做起了買賣...... 

 總之,根據時夫郎的觀察,水鄉到處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 

 看得江清心內發熱,恨不得砸巨資,在水鄉開辦第一家紡織廠! 

 但是一想到如今的紡織機器,還沒有進行革命性的改進,距離規模紡織,還有一大段距離。最終,江清只好熄了這股心火。 

 信中的最後,時夫郎問江清,什麼時候過去水鄉看看? 

 江清微微嘆息,如今的他,已是身不由己。 

 小靜容還未斷奶,也受不住長途顛簸。若江清執意要現在外出,只能給他找個奶媽,然後將他交由杜老爹照顧。 

 杜老爹這一年來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許是勞累了大半輩子,之前又受過徭役磋磨,哪怕有江清的靈泉水供養,身子還是肉眼可見地憔悴了下去。 

 江清怎麼忍心,就這樣丟下小靜容和杜老爹,一走了之呢? 

 另外,家中的幾十畝田地,杜老爹已經幹不動了。 

 前不久杜老爹才找他商量,要不要將其中一半的田地,挖成魚塘,養脆肉鯇? 

 到時候找個人去看守魚塘,杜老爹就可以省事很多。 

 寫信問過杜子遠,也認為這樣可行。 

 如今,只等秋收完,就會找人挖魚塘。 

 至於水鄉那邊,江清因為與杜忠清保持著固定的書信往來,對於洪隆祥的近況,瞭解得很清楚。 

 因為有時知縣的主動捧場,第三家洪隆祥很快便在水鄉紮下了根。 

 洪隆祥開張的第二日,便有魚塘主找上門,詢問脆肉鯇的養殖事宜。 

 很快,便有了與第一戶魚塘主簽訂的合約。 

 到目前為止,已經與五戶魚塘主簽訂了合約。 

 這還是因為兩年以上魚齡的草魚,數量過少的情況下,簽訂的合約。 

 如無意外,待明年,其它魚塘主見識過脆肉鯇的經濟效益後,肯定會紛紛囤魚苗,爭取早日與洪隆祥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