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遊俠 作品

第11章 帝王

 這一刻,蕭長耀的心境,便如這漫天的風雪一樣,冰冷,陰晦,沉鬱;儘管此刻,這間御書房裡,支著好幾個火盆,可這卻依然抵不住一代帝王心中的寒涼。

 蕭長耀凝望著夜空,一言不發,他似乎在用這種無聲的沉默,醞釀他作為帝者的威嚴;他記得,父皇當年曾經對他說過,為君皇者,從來都是孤家寡人,只要是為了江山社稷,無人不可犧牲,哪怕是自己的親人,既然身為帝王,就註定了畢生要與孤獨為伴;時至今日,當他自己坐上這個位子時,他才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深意,這,或許就是皇權的魔咒吧。

 風,捲過天子的兩鬢,蕭長耀注視著看不到盡頭的雪夜,怔怔出神,目光愈發變得凝重,不禁輕輕發出一聲嘆息。

 “好大的雪啊。”

 這個時候,侍立於陛下身側的雷皓,見狀連忙上前,低聲關懷道。“陛下,外頭天寒,您要當心龍體啊。”

 只見,蕭長耀面色微微一沉,好像若有所思的樣子,可他臉上的帝王之氣,卻是分毫未減,反而越發濃烈;他伸出手來,一朵晶瑩的雪花,落在手心上,轉瞬融化成冰水。

 大周天子面凝似水。

 “朕最討厭下雪。記得那一年,父皇帶著朕和阿瞞去西山打獵,回來的路上,遇上大雪封山,風雪打在身上,像剮刑一樣疼,有將近一半的御林軍,就那樣倒在雪地裡,再也沒有站起來。當時,我和阿瞞只有一匹馬,他在後面抱著朕,對朕說,‘大哥救我,大哥救我……’。誰能料到,如今,朕與他竟……”

 一念及此,蕭長耀的眼中,隱隱閃過了一道淚光;這位統御萬民,執掌大周江山的鐵腕帝王,難得真情流露,就連聲音也變得低沉下來。

 那低沉的聲音裡,有惆悵,有惘然,亦有傷感,更有對往事的追憶。

 但是很快,這樣的多愁善感,便從蕭長耀的面容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取而代之的,依舊是那種至高無上的冷酷;因為蕭長耀明白,作為這萬里江山的王者,大周帝國的主宰,他不能有太多的柔情,那樣只能會成為他的枷鎖,影響他的判斷。

 於是,蕭長耀未作遲疑,慢慢仰起了那高貴的頭顱,便頭也不回,轉身走進內殿,只留下了門外的一夜大雪。

 “砰”的一聲。

 御書房的大門,在一聲突兀的巨響之下,被重重關上,將外面的滿地銀白,與裡頭的一切隔絕開來。

 已是深夜,加之當下又飄起了鵝毛大雪;因而,寬敞的御書房裡,此刻燈火通明,一根根粗如兒臂的火燭,映照著這間御書房,恍如白晝一樣,登時閃爍出大片光明,火光耀目。

 藉著明亮的燈光,一身龍袍的蕭長耀,站在一堵牆壁前,整個人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地盯著那面牆;而那面牆上,則擋著一層厚厚的棉簾,竟是遮住了半面牆;誰也不知道,那層棉簾後面,究竟掛著什麼東西,是書畫,卷軸,還是其它什麼……

 卻見,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就這麼直直地站著,既不說話,也不見有任何的表情流露,只是一味地緊鎖雙眉,樣子很是憂鬱。

 就在這時,蕭長耀輕輕一揮手,兩邊的小黃門立馬會意,上前“豁”地一下,便將那層棉簾給拉開了;當棉簾被扯下的一瞬間,一幅無比精準,無比龐大的“天下山河堪輿圖”,懸掛在帷牆之上,呈現在大周皇帝的面前。

 這幅“天下山河堪輿圖”,長寬各一丈有餘,掛在牆上赫然醒目,這是自大周立國以來,亦是迄今為止,繪製最詳細,製作最精良的一張九州版圖;只見這張地圖,將大周治下的各行臺、州府、郡縣,包括北方邊境的茫茫大草原,西陲要塞的千里荒漠,與帝國東南一帶連綿的海岸線,描畫得清清楚楚。

 無數猩紅的線條,絲絲銜接,鑲嵌在寬大的地圖上,將邊塞四境的城池、軍鎮與堡寨,以及駐紮各地的北周大軍,都標註得十分清晰;例如,靖北軍、鎮西軍、江淮軍、兗州邊騎、襄樊水師等野戰主力,分別戍守何地,從領軍大將到兵馬人數,再到兵力分配,皆有硃筆批註。

 大好河山,已如一幅壯麗的藍圖,徐徐展開。

 蕭長耀站在地圖下,望著那雄偉的輪廓,那優美的紋理,天子凌厲的目光,變得越來越深邃,漸漸有些入神了;這是他的江山,是他的天下,可是此時此刻,這位帝王的心中,也生出了一絲不合時宜的困惑,眼前的如畫江山,他又能欣賞幾時呢?

 慢慢地,蕭長耀抬起手,探出兩根穩定、修長的手指,順著紅線勾勒的方向,緩緩地在地圖上移動著;但見,大周天子的兩根手指,移到地圖的哪處,哪處便是一片陰暗,就像一柄雪亮的天子劍,代表著數十萬大周帝國的鐵騎,殺意十足,兵鋒凌厲,席捲整個神州大陸。

 當皇帝的兩根手指,落到北境三州與晉陽上空時,蕭長耀的雙目之中,劃過一道不為察覺的寒意;他隨即攤開五指,輕輕拍了一下,那隻手,便像一座巍峨的大山,壓在了地圖上的“北境”二字。

 沒有人知道,皇帝陛下此時此刻,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或許是在飽覽大周的萬里江山,又或許是在規劃著帝國美好的未來,又或者是……只可惜,他們終究不是皇帝本人,帝心如海,豈是凡夫俗子就可以猜透的。

 很快,蕭長耀放下手來,一直緊鎖的眉頭,也稍稍鬆緩了一些;而他面部上的神情,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只不過他的視線,也一點點從北境挪到西部,落到了西境首府——“平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