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牧首的可能性

  之後,為了進一步深造,她先後輾轉多地,最後來到了公教教會的中心羅馬。得益於紮實的神學功底,她在教廷內步步高昇,同時又因為慈悲為懷、樂於助人,也獲得了平民的支持。因此,在當時的教宗逝世之後,她在教士與平民的歡呼與掌聲中繼位,並且選擇“若望”作為教宗名。

  然而,即位之後,若安卻愛上了一名男子。在她成為教宗兩年多之後,在一次遊行活動中,若安在古羅馬時代就是主要街道的“聖街”上,當眾誕下了一個嬰兒。

  人群一時譁然,發現真相的民眾極其憤怒,把她綁在馬尾後面遊街。然而等氣頭過去,人們又想起她平時的善行,於是沒有處死她,而是將她監禁起來。她的孩子也被教會收養,最後也成了一名主教。

  其他的版本則有不一樣的結局,比如另一個流行的波蘭版本,就嚴厲一些。這個版本也認為若安是德意志人,後來在雅典學習,因為知識水平高,後來從公證員、教士、一路當到樞機主教。在教宗的任上敗露後,她被民眾一邊詛咒,一邊用石頭砸死。

  而她產子的街道,就是連接聖彼得大教堂和教宗官邸拉特蘭宮的“聖道”。只是之後,教宗們以此為恥,稱其為恥辱之路或者回避之路,都儘量繞開這裡。

  不管哪個版本,情節都很曲折離奇,因此廣泛流傳。

  “我覺得,這個故事的作者們,似乎都挺了解教會內部的。”郭康告訴郭破奴:“你看選舉教宗這段,其實就是一個冷門知識點:教宗並不一定通過秘密投票產生,其實是有三種方式的。”

  “通過與會者共同的大聲歡呼或者鼓掌,也可以直接通過選舉。因為這是古典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和投票一樣具有法律效力的正規方式——要是按照最原初的希臘民主制度,這種方式其實比投票還正規呢。”郭康笑道:

  “而第三種,就是‘妥協’。這其實也是教會規則內,允許的制度。”仟仟尛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