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八章 羅慕路斯也是韓國人麼?(上)

  在這樣高度軍事化的群體裡,指揮者的權力也比其他文明更大、更穩固。用古羅馬比喻的話,就是這個文明常年處於戰爭狀態,所以掌權者日常就是軍事獨裁官。

  而這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不可能總是做出正確的、有利於群體的選擇。權力和責任總是對應的:無所不管、把一切資源都整合起來用於對抗災害的強大權力,對應的就是無所不管、一切事情都要它來承擔責任的無限制義務。

  平時,指揮者能以大局為理由,直接拒絕反對意見,乃至用強力手段壓制其他聲音,要求所有人為了目標出力。因為戰爭和水患都是拖不得的,重要的時間點往往稍縱即逝,根本沒時間給大家博弈、討論。而且,它們關係到的利害也非常重大,其他的各種要求都可以為之讓步。

  西門豹治水時說,“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民間雖然對於西門豹的驅使不滿,但還是在規則的強制要求下完成了水利施工。最後發現確實有益,就沒人再指責他,也不認為他的話是蔑視自己。長期以來,整個制度就是如此運行,人們也被教育要服從規則,為了集體利益做出貢獻。

  但另一方面,在面對戰爭和水患的時候,任何決策錯誤都是致命的。而且,往往也沒時間去討論和更改。同時,因為決策者權力高度集中,所有的誤判都會被放大,招致嚴重的後果。因此,一旦決策者出現嚴重問題,就需要用盡快的方式把他排除出去,而這種最高效的方式,往往就是通過肉體消滅實現的。

  無論是信陵君救趙,還是項羽破釜沉舟,為了奪取兵權,都採用了直接擊殺原本將領的手段。但之後,這些故事卻被傳為美談。其中的邏輯,自然也是不難分析的。

  因此,在外人看來,中原政權的運轉過程,可能顯得十分酷烈。平時的管制十分嚴格,而一旦出事,立刻刀光劍影。

  這種特點,也沒法拿單純的“好”、“壞”來判斷。因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很多時候沒法定義“先進”“落後”,只能用“適應”來衡量。既然其他方式適應不了黃河,那就只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