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五十二章 大元狗頭人能戰勝野豬四太子麼?(完)

  “帖木兒皇叔居然會玩諧音梗,還是雙語雙重的……”郭康之前也沒聽說過,對此頗為驚訝。

  “玩什麼?”李玄英問。

  “沒什麼。”郭康擺擺手:“就覺得我之前好像低估他的文化水平了……”

  “是不是罵人,得看文化環境的。”趙亮說:“陶格斯應該是中亞突厥人的發音。遼陽行省這邊的突厥語部落,是念‘通古斯’。他們用這個詞,稱呼當地說女真語的部族。這實際上也不是蔑稱,因為當地文化裡,野豬是勇猛的象徵,屬於誇別人的。”

  “哦對了,這個正好也是個例子。”他想了想,說道。

  “關於豬的習俗,在這邊由來已久。雖然他們自己沒記錄,但中原人很清楚,因為兩邊的來往非常早。”趙亮想了想,說:“周朝剛建立的時候,當地的肅慎人向周武王進貢楛矢石砮,就是樺木的箭桿和石制的箭鏃。他們用的弓箭尺寸很大,箭鏃就有一尺多長,很有標誌性。天子認為遠方的人來朝貢,是吉利的事情,因此特別記錄下來。”

  “這是對周朝朝貢的最遠的部落,所以之後,周人一直把肅慎當做自己的極北邊界。誰能讓肅慎人來朝,就是國家有威望的標誌。後來,楛矢石砮就成了個文化概念,到現在還在用。”

  “據說肅慎和之後的挹婁人,不怎麼飼養牛羊,而是喜歡養豬。這些人吃豬肉,穿豬皮,還用豬來祭祀。這同樣讓中原史家印象深刻。”

  “肅慎、朱裡真、諸申、女真,大概都是一個詞,在不同時代不同方言裡的念法。直到現在,很多女真人也確實還有這個習俗,可以考證、鑑別。所以,別人這麼稱呼他們,也不奇怪。”他總結道。

  “古籍裡的事情,你也很清楚啊。”曹建有些意外。

  “不瞞各位,在下也是讀過書的。”趙亮略有些自得地說:“雖然身處蠻荒之地,但我們家一直重視教育子弟。古籍、書法,都是學過一二的。”

  “這樣啊。”曹建讚許道:“那你繼續吧。”

  “好的。”趙亮拱拱手:“總之,無論是中原古籍,還是周圍突厥語部落,都對他們的豬印象深刻。但突厥人稱他們為‘通古斯’,並不是說這些人就是野豬怪,只是描述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崇拜的動物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