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二章:唯才

  現在,石韜就在思考著,他對徐福道:

  “看來是你說了那蛾賊兩個字惡了這些人。”

  徐福滿臉無所謂,他不理解道:

  “我罵了蛾賊,和他們有什麼關係?至於抄刀子來和我搏命嗎?之前就聽說青州人性子烈,一言不合就拔刀,我看此言不虛。”

  石韜撇了眼徐福:

  “原直,你要好好讀書,再不濟也要多思多想。你知道這裡是哪嗎?是濟南啊。那些泰山寇來自哪裡的?就是來自濟南。你說泰山軍多少人,濟南人多少人呢?這哪家不是和泰山賊沾親帶故的?你罵蛾賊,不當著別人臉罵嗎?”

  徐福這才恍然,嘿嘿一笑:

  “對對對,乃公是得多讀書了。沒看咱把名字都改了嗎,就是要洗心革面,棄武從文。”

  石韜是真的相信了徐福這話,居然正經的對徐福作揖:

  “是,你叫徐庶,徐元直,不再叫徐福了。”

  然後就聽咱們的徐庶一個勁在笑。

  石韜無可奈何,不過卻也提醒道:

  “你說那曹操是個有想法的,但從現在看,這曹操甚至連東平陵還沒掌控呀。不然怎麼還會有那麼多心懷黃巾的遊俠招搖過市呢?”

  徐庶聽了這話,呆了一下,覺得石韜說的很有道理。

  於是徐庶急了:

  “那咋辦。咱們花光了錢才來到濟南,不投曹操,咱們後面怎麼辦?”

  石韜臉色一窘,只能安慰徐庶:

  “沒事,咱們先去投,看那曹操到底識不識貨。”

  就這樣,二人因為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不情不願的走向了曹操設在西市的聚賢館。

  這處館閣據說是從之前驛舍擴建來的。

  二人都不認得路,還是找了本地一個販柴的問了。

  那販柴的一聽這兩人問聚賢館,就來了精神。不僅給二人指了路,還煞有介事的告訴二人:

  “你們可知道,三年前那館閣發生了什麼?”

  看著老漢語氣這麼森寒,徐庶忍不住搭腔:

  “是發生了什麼?”

  然後就見那老漢張牙舞爪:

  “三年前,太平道的沖天大將軍就是在這裡將郡寺的人殺得血流成河的。當時那個殺啊,據說第二天街道上的血是三天三夜都沒流乾。而且,這全部都是沖天大將軍一個人所殺。就是因為那裡殺場沖天,之後就沒人願意在那裡過驛了,所以才被新國相用作了聚賢館。”

  聽了老漢的講述,徐庶和石韜是面面相覷,宛如在聽大槐樹下的家翁在講故事。

  二人自入東平陵後,就不斷聽各色人講著這樣的故事。

  甚至還有幾個好事的人,領著這兩個外地土錘來到東城門下,然後給徐庶和石韜指著城牆上的兩處窪坑,自豪道:

  “看到沒有,那就是沖天大將軍留下的指印。我那晚親眼看到,那沖天大將軍就是手插著城牆,翻過去的。這就是沖天,懂了嗎?”

  當時徐庶和石韜就已經感覺自己在聽神話了。然後又看到另一波幾個外鄉人也被東平陵的本地人拉來看,二人才覺得這是可憐的青州人在吹大氣。

  騙誰呢?咱潁川人這麼聰明,能被你們這些東夷土錘給騙了?

  但其實二人不知道的是,當日曹操帶著三千軍勢從東平陵西城入城後,專門穿城而過看了這處手指印。

  當時夏侯淳見這種東西平白長了人家威風,就要讓人抹掉。但被曹操給制止了。

  甚至,之前張衝打破東平陵,在郡國署寺下射出的三支箭矢也被曹操保留了下來。

  其意未可知。

  徐庶和石韜二人又聽了一會老漢的故事,然後就在老漢的指引下走到了聚賢館那裡。

  但在距離聚賢館還有一段路的時候,那老漢卻怎麼也不願意走了。

  徐庶問老漢為何?

  老漢複雜道:

  “俺老漢當然知道這聚賢館是幹什麼的。你們兩人去那,肯定是要投那拆祠戶的。到時候你們這些人還是要去打黃巾兵的。哎,現在世道是變了。要是當年泰山軍和太平道還在,就是打死老漢也不會帶你們來這裡的。”

  這下子徐庶奇怪了,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