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93章:三路並進


對於行政班子在湖南的問題,左念微給出的指示就是,不必顧及他的面子,只要有理有據,就按規矩來辦。

左念微不想在這方面糾纏太深,在給第8師回了幾封電報,指示他們組建湖南暫1師之後,左念微還是把主要精力繼續放在西征上。

除了漢陽的兵工廠和鋼鐵廠,武漢還有兩個尚未建設成功的重要設施——兩條鐵路——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

中國的鐵路建設發端於同治年間,彼時太平天國戰爭尚未結束,英國、法國等國商人就曾多次向清廷提出修築鐵路的建議,但是因為涉及內地通商權益和挑夫生計問題,再加上保守勢力的敵視,所以中國的第1條鐵路遲至1876年才得以在上海至吳淞間鋪設,即所謂的“淞滬鐵路”。

這條鐵路1開始就掌握在英國商人手裡,由英國怡和洋行控股,由於此時清廷保守勢力依然反對修建鐵路,因此這條鐵路的修築權實際上是英商採取誆騙手段從上海道臺手中騙取的,從1開始修建就阻力重重,通車後不久就被迫賣給清廷,贖回這條鐵路之後,清廷立刻將其全部拆除。

但因主持拆除事宜的是洋務派干將沈葆楨,因而使用了1個金蟬脫殼之計,將拆下來的鐵軌和機車、設備運到臺灣,為丁日昌修建鐵路提供方便。

但因保守勢力的阻撓,丁日昌的臺灣鐵路1直都沒有修建起來,之後的數年之間,洋務派與保守勢力進行了數次交鋒,最終因為中法戰爭的刺激,清廷才開始認真考慮鐵路建設問題。

1886年,南洋的徐海鐵路、北洋的開平鐵路紛紛開工建設,中國的鐵路事業從此蹣跚的走入國人視線。

甲午戰爭之後,隨著東南巡閱府的建立,鐵路建設進入到了1個高峰期,不光是東南在治下大建鐵路,清廷也萌生了建設鐵路的想法

而京漢鐵路作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其早在1888年時就已經有了計劃,從1889年就開始建設了。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1計劃1直被擱置到甲午之後才正式開工。

清廷在當時選擇了“官督商辦”,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但清廷早已信譽掃地,因此各省富商各懷觀望,願意出錢的東南商人又被警惕的清廷拒之門外。

面對這種情況,清廷只好撥款修建,但後續建設新軍等更加重要的事情出現,導致這份路款又被清廷挪用。

不得已,張之洞只能選擇借外債建設,借款築路的消息1經傳出,美、英、法、比等國的公司派代表蜂擁來華,競相兜攬。張之洞認為其他國家胃口太大,而比利時是個小國,鋼鐵資源豐富,鐵路技術成熟,最主要是他們“於中國無大志”,比較讓人放心。

因此將工程交給他們,但由於清廷的忽視,鐵路工程合同存在嚴重缺陷,最終導致京漢路權完全落入外國人手中,從鐵路的建設到運輸、用人、財務、調度、行政,全部經營管理均由比利時公司控制,為鐵路借款開了1個極壞的先例。

而清廷這1操作自然引得國內群情激憤,不得已清廷只好出面罷免了郵傳部左侍郎陳璧,然後準備向怡和洋行借款,再向比利時贖路,但由於革命的爆發,這1行動也被迫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