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不夜君 作品

第281章 歷史

 煬帝的第三大罪是荒湎於酒,大權獨攬,神隱深宮,罕見天顏。不與百官坐而論道,也不與朝臣商議政事;而是一人獨斷,只在暗處發號施令,要求任何人都得無條件服從。將百官視為家奴,把神器看作私產。群臣除了照令執行之外,如處虛位。這與《隋書·煬帝紀》說的“帝性多詭譎,所幸之處,不欲人知。”“又猜忌臣下,無所專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構其罪而族滅之”相同。 

 煬帝的第四大罪是好大喜功,不惜民力,胡作非為。隋煬帝總共在位十四年,幾乎每年都有大工程出現。他於大業元年發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三年令百萬男丁修築長城;四年又發動百萬男女開鑿永濟渠;同年發男丁二十餘萬再築長城;八年出動百萬大軍去遠征遼東的高句麗,其中運輸糧草的人口多達數百萬;九年再徵高句麗,並且出兵討平楊玄感;十一年大宴百僚,為了營造萬邦來朝的假象,不惜耗盡國庫以招待各國使者;十三年,煬帝第三次發動征討高句麗的戰爭,於是天下之人忍無可忍,盡皆起兵抗命,國遂亡。 

 煬帝的第五大罪是治國無能,導致民生凋敝。《隋書·食貨志》說隋煬帝剛即位的時候“戶口益多,府庫盈溢”,然而他營建東都時,“每月役丁二百萬人”,當時全國的人口也就只有幾千萬人,卻要廢棄農耕,從事官府徭役,使得私田荒廢,公田卻野蠻增長。最後坐擁公田的權貴日益雄富,而貧民卻餒疾而死者十八九。隋煬帝對於人口銳減的現象不屑一顧,甚至對近侍說:“玄感一呼而從者如市,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則為賊。不盡誅,後無以示勸。”因此,在他的統治下,造成了大規模人口被消滅的情況。 

 煬帝的第六大罪是無歲不外出巡幸,折騰得舉國上下不得安寧。在隋煬帝統治的時候,山東河南屢次發生大水,但他從不撫慰民情,仍“年年曆覽,處處登臨”,所到之處,百里無人。百官“獻食豐辦者加官爵,闕乏者譴至死”,加劇地方官對百姓的盤剝。 

 煬帝的第七大罪是勞師遠征,慘敗受辱。他傾全天下之力,三次討伐東夷小國,不僅師出無功,而且慘敗於遼東。繼而惱羞成怒,憤而用兵,結果仍是自取其辱。 

 煬帝的第八大罪是剛愎自用、愚而拒諫。開國功臣高穎,平陳大將賀若弼皆因直言忠諫而死於非命。《隋書·煬帝紀》也寫道:“高熲、賀若弼先皇心膂,參謀帷幄,張衡、李金才藩邸惟舊,績著經綸,或惡其直道,或忿其正議,求其無形之罪,加以刎頸之誅。”證實檄文的說法。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時,明明事關國家存亡,百官卻無一人敢當庭抗爭,皆喂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