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萬稅之王

 “攤丁入畝後收到的稅,本質上就是農業稅,而農業稅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是沒有增長空間的,就算增長了也無法覆蓋一個統一王朝,所需要的管理和發展開支。說白了,農業稅是一個王朝發展的限制器。以農業稅為根本稅種的王朝,抵抗風險的能力是非常差的。” 

 蕭盼盼攤了攤手,“所以商稅必須去收。請記住,攤丁入畝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農民負擔的減輕是為了進一步釋放他們的勞動力,讓他們參與到工商業的發展中去。所以,國家稅收的重心應該在商業稅上。” 

 劉徹理解了蕭盼盼的思路,於是他回到了最初的問題,“商人的稅不用告緡怎麼收上來?” 

 “發票和增值稅。”蕭盼盼說道,“發票是一種國家發行的獨特憑證,本來是用以監控經濟流動的,但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麻煩,比如我出門買個包子就要發票是不是就很無聊,而且你們的時代也很去實踐,所以這裡只講一種專門發票,增值稅發票。” 

 增值稅?古代的精英們試圖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這個詞。 

 “這種憑證是用來做什麼的?”劉徹提問。 

 “抵扣。”蕭盼盼說道,“商稅收取的困難是不用贅述的,因為在管理成本上,你不可能真的去對所有的商人進行查賬,核對。而且大部分商人在一般情況下,也會用假賬來報稅。所以發票就出現了,這叫以票控稅,但這還是很麻煩,特別是對小攤販和普通消費者來說。” 

 “在出現以票控稅後,肯定會有聰明的商人打算不開發票了,這樣朝廷就收不到我的稅了,除非朝廷要掀攤子,就是你那個告緡。”蕭盼盼攤手,“但竭澤而漁不可取,所以有了增值稅。” 

 “增值稅同樣是一種間接稅,它出現的地方是在流通環節中。舉個例子你們就明白了。”蕭盼盼喝了口水,“我們假定增值稅的稅率是15%。一個木材供應商甲,賣了一百萬錢的木頭給木材加工商乙,那甲就需要先拿出15萬錢給國稅局,才能獲得100萬的增值稅發票。” 

 “乙拿到了這張增值稅發票後,才會將一百萬錢付給甲。為什麼呢,往下看。乙把加工好的木頭,以兩百萬的價格賣給了傢俱製造商丙。而丙同樣需要乙開一張200萬的增值稅發票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