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405章 大家都很急

 讓所有人都感覺到新能源浪潮已經到來。 

 這些大廠不得不有所行動,向市場釋放強烈信號: 

 我已經準備好了! 

 否則,他們的董事會沒辦法向股東們交代。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開發並上市新能源車型,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傳統燃油車全車3萬個零部件。 

 每一個零部件背後都代表著數以萬計的產業工人,以及工人背後的工會。 

 如果貿然開發新能源車型,零部件將減少一半,這代表將近一半的工人要失業。 

 工人一旦失業,背後的工會,勢必會挺身而出。 

 難哦。 

 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有在國內,才能產生如此齊全的新能源供應鏈。 

 隨著跨國車企不斷公告刷屏,國內自主品牌沒有閒著。 

 他們結合自身實際,紛紛綁定電池聯盟中的任意一家或者多家企業。 

 樂達、Cheery選擇了CALt。 

 geely選擇孚能、億緯、國軒,以及中航等4家供應商。 

 Byd依舊自給自足。 

 gwC投身CALt、國軒。 

 老大哥一汽決定和Byd合作建廠。 

 上汽原本的供應商為Lg。 

 麒麟電池一出,上汽便與牛夫人分道揚鑣,華麗轉身投入CALt、中航的懷抱。 

 Lg已經開始著手賤賣剛剛完工的工廠。 

 長A選擇欣旺達、億緯、國軒三家共同供貨。 

 造車新勢力小朋、蔚萊、理財,深度綁定鼎豐電池,另外孚能、欣旺達正在談。 

 傳統電池企業天威、超能、豐力等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收穫了一點點湯水。 

 他們的重點傾向於消費電子領域。 

 他們同Byd一道,成為菊廠、米廠、藍廠、綠廠等手機廠商的供應商。 

 水果、三星被自動忽略。 

 f田真急了。 

 看著動力電池聯盟在全球跑馬圈地、招兵買馬,一方面是眼紅,一方面是乾瞪眼。 

 其總裁f田章男開始在不同場合發表觀點: 

 “電動車並不是盈利的靈丹妙藥,他們(華夏車企)和特斯拉只是在給資本講故事。” 

 “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的傳統企業工人,電動車政策過於激進,會讓他們下崗,這並不合適。” 

 “我不是反對電動車,反對的是隻生產電動車,實際上它並不環保,會帶來更大汙染。” 

 “氫能源電池、生物燃料電池會是更好的選擇,它不需要任何昂貴的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