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565章 道路和加油站

 第565章 道路和加油站 

 “砰砰砰!!” 

 鑽頭的轟鳴聲,不斷的從遠處傳來,並伴隨著小規模的煙霧。 

 帶有明顯“巨靈神”標誌的挖掘機,是這裡的主流。 

 戴著安全帽的張域,是個典型的理工男,哪怕是站在外圍,他的手上也不離三樣東西,“捲尺”“紙板”,以及“筆”。 

 “刷刷……” 

 鉛筆在紙板上飛舞,一副簡易的平面圖就畫了出來,平面圖上的圖案類似於一間通透式,略微有改的產房,只不過比一般廠房不一樣的是,這裡有很多類似於油桶一樣的東西。 

 這就是目前漢國的“加油站”,說好聽是加油站,其實說難聽點,就是一個大號的油桶基地。 

 這個時期的加油站,無論如何都很難和後世的那種相提並論,畢竟如果將放在地下儲存,並且聯通上來,本質上也是一個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難題。 

 更何況漢國目前的“加槍”也並不怎麼靈敏,所以好端端的一個“加油站”,硬生生被設計成了油桶站。 

 要說這種設計好不好用吧,其實很好用,在這個沒有電子技術測量的年代,一桶油加了多少,隨便一測量就知道了,真要學後世放在地下,那光是運輸,儲存,提出計量,就是一個永遠都很難解決的問題。 

 其中改進最大的就是重新劃分停車區,也就是停車場,要知道原來的停車場,所有配套設備,都是為長途馬車準備的,在那個時代,它們甚至有專門的“馬房”,甚至是儲存草料的大棚。 

 而到了目前這個馬車完全被汽車取代,只能在鄉村地區才能看到的年代,這些大棚,馬房,自然成為了第一批要“刪除”的東西。 

 是的,是修改,而不是某些“基建黨”所要求的“重建”。 

 畢竟漢國的基礎道路設施,哪怕放在歐洲,放在目前道路水平最好的德意志和西羅馬,都算是一流,甚至哪怕是那些建國前十年修建的道路,也能夠上二流的標準。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完好無損的竟然是那些鄉間的沙土路,這種道路雖然原來保守詬病,什麼雨天容易泥濘,一路灰塵等,但是不可否認,相比於那些精緻的水泥路,這種道路的維護成本最低,低到根本不需要維護的程度。 

 但現在則不同了,漢國的道路,即將完全進入汽車時代,在汽車時代,對道路設施的要求,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所以在每一個加油站前,不準吸菸,不準點燃明火,基本成為了說的最多的標語。 

 但那是指城市,對於大部分公路來說,如何維護才是最大的問題。 

 所以在這場基建中,除了加油站,停車場,發電站,電線杆這種基本的新基建,做的最多的就是在原有的道路基礎上,做出符合目前情況的修改。 

 並且增派“新式服務區”,要知道原來的漢國,其實很早就有了服務區,但那只是給長途馬車,中途停靠休息使用的。 

 以目前汽車馬力,以及輪胎的抓地力水平,遇到稍微大一點的泥坑,一般是很難爬出來的。 

 在長途馬車已經完全消失的年代,這種老式的服務區,自然成為了改造的對象。 

 首都附近,某些大城市附近搞一搞可以,真要所有城市和道路都搞,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會有多高,完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甚至為了防止汽車可能出現的爆炸,連累整個加油站,還專門在隔壁開通了另一個加油區,用輸油管道鏈接這邊,將油送過去,看起來極為麻煩,甚至在某些人眼裡,這和“脫褲子放屁”有什麼區別。 

 從國際角度看,妥妥的青年!! 

 但如果從汽車的角度上看,漢國是道路,其實也已經過時了。 

 馬車時代有什麼特點,那就是慢,而慢,摩擦力就小,對地面的傷害就低,對於道路的損害也更低。 

 這就和目前漢國目前不斷髮起的停車場運動一樣,哪怕汽車已經發展了這些年,但其實真正大規模開始建造全國範圍內的“停車場”,其實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漢國的道路,看起來很新,很多都只有不超過“十五年”歷史。 

 唯一不好的一點,其實還是天氣問題,一旦到了雨天,這條路,就成了汽車的噩夢。 

 雖然因為“歷史保留”的緣故,留下了西京附近的一座“馬車服務區”,作為歷史的見證,但歸根結底,這些東西,都是要被清除的,它們都是歷史的淘汰者。 

 在汽車入站前,工作人員往往問的不是“加多少”,而是“熄火”。 

 而這種加油站,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一大堆油桶放在表面,一但一個點著了,其他的很容易跟著點燃,所以才有了所謂的“安全隔離”設計。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所謂的“重建”,也成了一個笑話,一個既浪費又不切實際的想法。 

 沒有“斑馬線”,沒有“車道”,幾乎就是一條筆直的“水泥”或“石沙路”,從理智上看,修路比修加油站,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