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七十八章 一石二鳥

 不得不說趙瑗的這份奏疏引起了趙構極大的興趣,並且在他看來思路清奇,很有獨闢蹊徑之感。

 “正是如此,兒臣前陣與張樞相討要一批販運過來的大食馬,經過侍衛們騎測,倒是頗為適合為我所用,且與金人之女真馬有過之無不及。”

 趙瑗知道,自己必須要一五一十的當著趙構把所有來龍去脈說清楚,哪怕其中包含著一些敏感的人和事。

 只有這樣才能更為真實,或許反而能夠讓官家覺得自己毫無保留。

 “販運大食馬朕倒是聽說過,聽聞此馬乃是名駒,如若能為我大宋所用,真可謂天助我也!”

 趙構一聽,有些急切的想要知道趙瑗的具體想法。

 “官家所言甚是,兒臣馬政之策中馬源便是於此。引入大食馬為優良馬種源,將相馬與育種結合,以便能夠培育出屬於大宋的良馬。”

 趙瑗的這個想法可以說正是大宋急切想要達成的目標。

 從域外番邦將良種馬匹的引進後與大宋的原生品種進行雜交,會對原有物種進行改良,進而形成了新的品種。

 將大食馬作為良馬引進後,大致都能當作種馬。

 為防止亂交、保護和便於控制牲畜交配與生育的季節,實行了牲畜的分群飼養。

 馬種選育是一項耗時耗力、艱苦且複雜的工作。

 大宋本來就有專門相馬師這樣的職業,相馬師就是通過眼看、撫摸選擇馬匹是不是良馬。

 其主要職責即是為培育出良種馬匹,這是對今後馬匹的血統和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然而大食馬本就是無可置疑的良馬馬種,自然只需要擇優選育即可。

 “只不過需要將大宋各地有才幹之相馬師彙集,商討出良馬養育之法則,方能得以實施。”

 趙瑗的這個話其實便是舉大宋全國之力,將大食馬育種之事推行,並且召集有經驗和才能的相馬師,形成一套馬匹育種的制度。

 “大食馬販運育種並不難,召集相馬師形成法則亦不難,然馬場與馬疫該如何應對?”

 趙構心中也大概盤算著,奏疏之中所言每次每船能夠運送數十匹馬,只需要加大頻次便可。

 一旦形成幾百匹優良種馬,配合大宋從西北和吐蕃引入的母馬,大致可以完成育種。

 一旦形成種群,便可以循環往復,其餘的便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