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四十四章 醍醐灌頂

 趙瑗的這個提問倒是讓趙構頗為欣慰,即將出閣的皇子能夠憂思朝堂,便已經是在盡忠。

 “自然是權謀,朝廷萬事皆由人而起,御人之術便是權謀。”趙構不假思索的說道。

 “官家之言兒臣頗為認同,且有一番理解還請指正。”

 趙瑗擺出一副討教和受教的樣子,便是要將自己對於現在朝堂的現狀和理解全盤托出。

 “哦,不妨說說。”

 趙瑗的這個話讓趙構不由得提起了興趣,他也是想著藉機考察一下自己這個養子對於朝堂的理解。

 而對於趙瑗而言,同樣也是展現自己的難得機會。

 “兒臣以為朝廷權謀最重要的便是平衡。重臣與重臣之間的平衡,便是左右平衡。文臣與武將之間的平衡,便是文武平衡。高官與低階之間的平衡,便是上下平衡,如若平衡一破,勢必權臣當道,武將篡權,臣子對立。”

 趙瑗明白自己說這個話是要冒風險的,因而只能是先點到為止,至於其中的深意便是要靠官家自己去悟。

 “左右平衡,文武平衡,上下平衡。”

 趙構嘴裡不停的喃喃自語,細細的琢磨著趙瑗的話,其中的道理其實非常淺顯。

 但是對於皇帝而言,身在局中往往淺顯的道理也很難看得清楚。

 而一旦有人能夠直擊要害之處,往往會有醍醐灌頂之感。

 其實朝堂的平衡之策對於任何皇帝而言都是基本功。

 只不過趙構一直被金人追在屁股後面,對於秦檜的依賴過大,才造成眼下一相獨大的局面。

 “兒臣不過有感而發,藉此機會向官家討教罷了。如有何錯漏,還望官家多多指正。”

 趙瑗的這番話便是隱晦告訴趙構,秦檜的左丞相一職如若沒有右丞相牽制,則會權臣當道。

 文臣的禍害往往不比武將差,並且一味投降並非良策,而要懂得利用好武將來平衡時局,因而必須要能夠做到文武平衡。

 這些事例,歷朝歷代都是屢見不鮮,那麼繼續下去大宋自然也不會例外。

 “左右平衡、文武平衡談何容易。危局重重之下,誰能破局朝廷便需要仰仗誰。並非左右相互牽制那麼容易。”趙構說道。

 面對趙瑗說的這些,趙構心中自然明白。

 但是在他看來,秦檜能夠牽線讓金人回到議和上面,能夠確保自己這朝廷的安穩。

 這也是趙構將秦檜提拔到左相之後,暫時不設右相的緣由。

 敏感時刻,他需要秦檜努力為自己賣命,從而不想在權力分配上刺激對方。

 “兒臣斗膽說一句,冒犯之處還請官家恕罪。堂堂大宋,破局之人大有人在。秦相可以,那麼岳飛也可以,只不過看用何種破局之法。既然當下以武促和,則完全可以左右平衡,文武平衡。”

 趙瑗此話算是提醒趙構,委屈求和的那套既然暫時擱置,那麼就下定決心以武促和。

 想要以武促和能夠實施,那麼分散秦檜的相權,從而才能左右平衡。

 重用武將並且放心大膽的去用,讓朝中主戰派能夠發出聲音,才能達到文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