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三千一百三十章帝王的自我修養

 這種地方掌握人才選拔,形成派系鬥爭的模式,和春秋戰國很像。因為漢朝之後,中原皇帝就一直是重要的一環,不管是皇帝、外戚、豪強,還是皇帝、派系、派系,皇帝的影響力都是很大的。但島國沒有皇帝,國內形勢都是地方聯盟對抗地方聯盟,老鄉會對老鄉會。

 島國其實也推行過科舉,可惜失敗了,因為華族知道科舉就是讓皇帝掌握人才選拔,到時候華族肯定吃虧。

 科舉制度要是成了,天皇拉一派打一派,就真成皇帝了。

 現在杜蘭就是想要直接選拔人才,打破華族推舉人才的現狀,那華族能願意?休想。

 被哥斯拉踏平,只是一時的。而失去人才選拔的機制,那是永遠的。看看隔壁的鄰居?人才選拔被朝廷控制之後,地方豪強可一直受到壓制,根本不能忍,那個國家簡直太邪惡了。

 杜蘭看著華族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一千個不願意,寧願被哥斯拉踏平。被哥斯拉踏平,他們還有崛起的希望,失去人才推舉的資格,那就再無希望了。畢竟華族能有的也只是土地的產權,經濟的發展權,人才的推舉權。產權和經濟權都是建立在人才推舉權之上的,人才是最關鍵的。

 “我寧願被哥斯拉踏過去,也不會允許你的狼子野心!”華族的人也不傻,杜蘭之心路人皆知,他的野望已經是昭然若揭。

 讓華族自己放開人才選拔可不簡單。三國時期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算是一次嘗試,可很快就失敗了,後來魏晉還是用了九品中正制度,地方依舊掌握人才推舉的資格,只是讓地方把人才分三六九等。

 唯才是舉雖然霸氣,但太激進了。九品中正制算是溫水煮青蛙,慢慢分化地方人才的關係,最後一舉推出科舉,可謂是水到渠成。科舉讓在地方上受到不公待見的寒門有了翻身的機會,他們自然會努力上進,擁護科舉。

 華族一聽杜蘭想要控制人才選拔就知道他沒安好心,這是要釜底抽薪。這一刻華族可以完全確定一點:杜蘭就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