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玉璽的脈絡

“天祿三年(949年),石重貴一家被允在建州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貴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後,得土地50餘頃,石重貴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種。這年,遼太宗之子壽安王耶律璟又強娶石重貴寵姬趙氏、聶氏而去。石重貴悲憤不已,但也無奈。”

“其妻女尚且如此羞辱。更遑論國寶。經受過如此多磨難蹉跎,很有可能石重貴早已經將國寶遺失到契丹手中。”

這一點趙桓覺得頗有道理。雖然後晉的後面是後漢,但後晉是契丹人滅掉的。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

是年二月,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改國號為漢,隨後才攻克並定都於汴州。

石重貴向契丹求降時獻上了國寶、金印,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了傳國玉璽。即便沒有獻出,在後面的悽慘路途中也根本保不住。

當初石敬瑭攻入洛陽時,傳國玉璽確定無誤是在洛陽的玄武樓。

皇帝、皇太后、皇后、太子都死在這座樓裡,石敬瑭一定會清理玄武樓。

從這個脈絡來算,傳國玉璽極大可能是傳到了契丹人手中。

所以後面的漢、周、宋三朝在攻克汴州時都沒有見過傳國玉璽。

趙桓說道:“如卿所言,傳國玉璽若沒有毀於玄武樓,必然在遼國手中?”

張浚點了點頭,說道:“臣最近查過遼國典籍,遼史記載其有一塊玉璽,名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這應該就是傳國玉璽。”

蘇遲好奇的問道:“這不應該吧。我曾讀史書,按《魏書》所記載理,曹丕強迫漢獻帝禪讓,於是命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所以玉璽上刻的是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而非魏受漢傳國之寶。”

張浚說道:“按《魏書》的確如此,若遼史所記,為魏受漢傳國之璽,那老夫反倒要懷疑其真實性了。”

“這是為何?”殿內許多人都被提起了興趣。

左都御史當然不肯放過這個賣弄學識的機會,搶先說道:“好叫官家知曉,在前唐武則天篡位時改璽為寶。所以璽上所刻便改了當初曹丕之文。在前唐,玉璽不叫傳國玉璽,而被更名為受命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