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八十九章官員的衣食父母

    三十萬貫的稅收,留給當地的稅收就多達十五萬貫!

    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uu看書

    要知道四千名工人的薪資才九萬六千貫。

    他們一個縣官員、胥吏加一起也沒有四百人。

    意味著這個工坊如果留在當地,所有人都能受益,沒人會跟每個月額外二十貫錢的薪資過不去。

    哪個小吏如果敢苛刻這個工坊,導致工坊撤離梁泉縣,怕是能成為所有人的公敵。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就算你是縣令,是知府也不行。

    計相楊時讚賞的點頭,說道:“若如此,一座工坊對國家的確是造益極多。當地官員、胥吏、教授薪資都將有所增長。同時四千餘百姓有了生計,即便土地不足,亦不至於有溫飽之憂。”

    韓穗卻驕矜的說道:“計相怕是小瞧了這座工坊。說是當地的衣食父母亦不為過。”

    “當地的財政稅收基本是平衡的,只靠田稅只能勉強維持統治,但想給所有官員發齊薪資,尤其是當今這份水準的薪資是絕不可能的。”

    “如今當地的財政平衡,基本上靠這座工坊維持。一旦每年少了十幾萬貫的財政收入,當地官員、胥吏的薪酬都發不下去。”

    趙桓對韓穗這份得意,沒有太大的牴觸。

    事實上,趙桓甚至覺得這對大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一座超級工坊所在地,能夠切實的帶動周圍百姓富裕。作為納稅大戶,也將給整個體系的官員都帶來無窮無盡的益處。

    只有這樣,當地的官員才會以切身利益,堅定維護工商業的存在,誰敢說重農抑商,將被所有人所反對。

    這種形勢,對穩固統治,推進工業化都將有極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