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八十六章我不要你覺得(月初求月票)

    各個部族已經躺平一回,實在是很難因為這麼點小事,再次擅動起叛亂。

    去年為了抵抗編戶齊民,吐蕃數個部落被屠滅,死傷數以萬計。結果叛亂虎頭蛇尾,這次眾人都興致缺缺,提不激情來。

    二十到二十三歲的青壯,人數不算多。即便一個人數數千的部落,可能也就十餘人。為了這十餘人,死傷數千人,怎麼也不太值得。

    而且有些酋長覺得,宋朝幫自己養兵訓練,三年之後將一名訓練有素,驍勇善戰得族人還給自己,這不是等於加強了自己部族得實力?

    所以在紛紛揚揚中,大宋如今在內地的國家法度同樣也在高原上推行了下去。

    治大國如烹小鮮。

    若論是否有個政策能立竿見影,一招就能立即解決吐蕃各部離亂的形勢?

    那肯定是沒有。

    但劉錡已經打定主意,以年為時間來解決河湟穩定。

    那這個授田就顯得意義不同了。

    在各部落得酋長統治下,牧民生活窘困,但在官府治下卻只要交一份田稅。

    各部牧民勢必會紛紛逃離,前往湟水谷地附近得平原投奔官府。

    而徵兵法桉,在匯聚了各個部落人口後,足足徵募了八千餘士兵,這都是高原上能挽強弓,馳射如飛的健兒。是最優秀的騎兵兵源。與兩萬大宋步兵,一同構成了隴右都護府的統治支柱。

    他們熟悉高原地勢地形,這樣一隻八千人的精銳騎兵,對所有部落都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威懾。

    而統治穩定後,湟水一帶得天獨厚的優勢得以迅速發揮。

    這一帶既有繁華的城市,又有廣袤肥沃的農耕土地,還有至關重要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

    不論是吐蕃貴族,還是底層百姓都十分傾向於到這裡定居。

    僅春季解凍後,就有數以萬計的吐蕃內附到這一帶,定居下來開墾農田。

    大貴族、大豪商更是直接搬進城裡,享受起生活,做起了買賣。

    能互市貿易,吐蕃人也不想在草原上風餐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