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七十四章作大宋的狗有什麼不好?

    宋夏兩國宗藩協議的簽訂,還算順利。

    大宋沒有一味霸道,強逼西夏簽署,而是互換條件,達成了共識。

    期間沒有出額外的波折,尤其歲賜這種東西,西夏使節連提也未提。

    每年白銀七萬兩千兩,絹帛十五萬三千匹,徹底成為歷史。

    這倒不是唐翊談出的結果,而是自哲宗紹聖年間,平夏城之戰後,西夏最後一次向大宋乞和,兩國重定疆土,這份賞賜就沒有了。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最是直接瞭然,沒有任何彎彎繞繞。

    花錢買和平,就有歲幣。

    而能打得對方跪地臣服,屢請命乞和。歲賜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

    哲宗、徽宗尚能打服西夏,面對更強盛,更肅殺的大宋,西夏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能進貢維持住和平,就已經讓他們心滿意足了。多餘的,實在不敢多想。

    西夏之後,率先抵達的是金國使節,這讓在京兆府負責外交事宜的鴻臚寺官員們頗感詫異。

    女真人如果有具體形象的話,那一定是一個頂著黑眼圈,一臉疲憊的喪氣青年。

    幾乎讓人不敢相信,他們就是幾年前那各橫掃**,跋扈一時的黑山白水部落。

    金國沒什麼想跟大宋談的,只是不得不派使節過來應付一下罷了。

    直到蒙古可汗,也就是克烈部落的首領忽兒札胡思的使節抵達京兆府。大宋才徹底瞭解了漠北之戰的詳情。

    金軍主帥粘罕率軍五萬餘人進攻遼國餘部可敦城,這裡嚴格來講甚至不算西遼的領土。他就是遼國的北路招討司。

    可以看作是金國與遼國宏大戰事的延續。

    為了征討在這裡的遼國餘孽,金軍西路軍帶著補給,一路穿越平原,穿過荒漠,抵達可敦城下。

    不知道金國人是怎麼想的。

    大宋的鴻臚寺官員們聽到這種情況,是深深為金國捏了一把汗。

    前方是堅城強敵,周圍是遊牧鐵騎環繞,後方是沙漠戈壁。

    這根本就是自投絕境啊,一旦出現意外,金國西路軍就要全軍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