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七十三章同化西夏的關鍵一步

    大宋鄭重地宣告召集五國會談之後。

    率先響應地理所當然是京兆府近前地西夏。西夏君臣實在是找不出任何拒絕的理由。

    宋軍十幾萬把刀就架在他脖子前面,這時候講任何道理都立不住跟腳。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講道理。如果道理也講不通,那隻剩下了一個選擇,加入他們。

    所以西夏決定主動參與這次會談,並藉著大宋之勢,分一杯羹。

    絲綢之路必然會經過西夏境內,有這個地理優勢,西夏既可以設卡徵稅,又能參與商路貿易。

    對依靠貿易維持財政穩定地西夏而言,重開絲綢之路,本身也是一件利益極多地事情。

    而趁著其他使節未抵達京兆府這段時間,西夏使節還與大宋鴻臚寺官員展開了緊鑼密鼓地一系列談判。

    其中重點是兩國的外交關係。

    這是宋金兩國和議之後,西夏面臨的最棘手問題。

    在靖康和議中,金國將燕雲十州歸還給了大宋,大宋也尊金國為當今大國,兩國地位平等,往來互致國書。大概類似於漢與匈奴,唐與突厥。

    可是這就導致,西夏必須定下國策,該如何侍奉大宋?

    在政和年間,西夏被打得幾乎滅國,所以選擇“侍宋如父”,西夏國主李乾順被大宋賜趙姓,從此更名趙乾順。

    隨著金國崛起,他們又拋棄大宋,認金國為宗主國。

    靖康和議之後,大宋一直在治理洪水,梳理內部事物,沒空管西夏。

    但,大宋不可能一直這麼放任西夏逍遙自在,早晚會騰出手來,收拾四方。

    這次會談,西夏一見到大宋有處置外交事宜的苗頭,立即主動派人來協商這問題。

    距離西夏與大宋的兵戈剛停下十餘年,一代人都沒長大,還是一群屁大點的熊孩子。西夏上下層都實在不想再見到宋軍幾十萬大軍又一次衝進國內攪得天翻地覆。

    這本來是一件比較容易解決的外交事情。大不了再跪一次,畢竟跪了這麼多次,西夏都已經跪習慣了。

    西夏認為如今大宋沒有內憂外患,像一頭蓄勢待發的猛虎。而金國卻被纏在了漠北。一旦宋軍攻夏,金軍絕不會冒著再開戰端的風險,撕毀和議條約,幫助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