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141章 民無信不立

    庶為第一要務;富與教之間,先富後教!

    民富,百姓無後顧之憂,才樂於接受教化;所以為政必先富後教。

    庶之,富之,教之乃為政次第三步驟。

    去食、去兵,民無信不立,則是講的國家穩定的基礎、根本何在?

    民信重於足食、足兵。

    民信為本;足食、足兵為末。

    前者所說是先後,後者所說在本末。

    而庶、富、教說的是正常情況下的安排,去兵、去食是在特殊情況下的處理。

    正常情況下,應以先後次序,按庶、富、教的次第施政;特殊情況下,則應以維護根本為要,寧可去兵、去食,不可失信!

    對此,慶忌認同孔丘四項主張中的禮義教化,但也知道如此施政綱領,並不適用於吳國。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慶忌緩緩的站起身,朝著孔丘宛如弟子一般作揖道:“孔子,寡人慾拜子為客卿,地位俸祿等同九卿,願常聞子授業解惑也!”

    在吳國,客卿的地位極高,跟衛尉、治粟內史等等九卿一樣,但只是虛銜,並無實權。

    孔丘也知道自己在吳國寸功未立,慶忌也沒有采納自己的治國主張,心中落寞之餘,並未放棄,所以跟著起身,朝著慶忌回禮道:“謝大王!”

    不多時,孔丘告辭離去。

    慶忌則是為了妥善安置孔丘,特別吩咐左右賞賜孔丘一百金,僕役十名,在吳都城置一座大宅,供給孔丘及其一眾弟子暫時落腳。

    對於孔丘的關照,慶忌可謂是無微不至的。

    若是這樣,孔丘都要悻悻而去,可怨不得慶忌招待不周!

    儒家的治國之法,顯然並不適用於這個大爭之世!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

    若跟孔丘的治國之法一般,恢復周禮,實行所謂的仁政,怕是吳國富足起來,結果不修武備,讓慶忌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周禮的那一套,早已經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