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雨竹 作品

第1351章 吞併





棉花收完還得脫棉籽,去除雜物,然後是梳理拉伸……





等棉花彈成可填充的棉絨和棉胎,十一月中旬了。





朝廷有規定,幽州和幷州等苦寒之地,進臘月之後不得再強民勞役,





此時再發勞役也來不及了,只能花錢請人。





石勒並不是很守規矩的人,可範穎作為巡察御史剛好巡察到幽州。





雖然他不怕範穎,但能少一事還是要少一事,加上今年棉花大豐收,他頗有些財大氣粗,於是大手一揮道:“花錢,請役丁!”





強制性勞役犯法,但花錢不犯法啊。





祖逖也在花錢請勞役,今年冀州種的棉花比幽州要多多了,一直忙到現在都沒完。





他只留下一部分給育善堂,其餘的,高價往外賣。





種植棉花的農戶看到,便也跟著高價往外賣,有的人家為了賺錢,連自家的用度都沒留,交夠應給衙門的額度後就高價賣出。





十斤梳好的棉花能賣出兩吊錢,以今年的產量來算,一畝棉花能收七十二吊錢,就算是除去上交衙門的棉花,那也有三十六吊。





天啊,他們種上二十畝麥子,二十畝水稻也賺不來這麼多錢。





價格一算出來,農戶們開始偷偷的收藏棉花種子,沒有全部上交。





祖逖早知道這種事禁不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過,但開春之後卻派出大量衙役下鄉,並將各郡郡守叫來刺史府,讓他們一定要嚴查,嚴禁良田他用。





良田只能種植小麥和水稻等五穀,若有人敢以良田種植棉麻,一律拔除後重罰。





朝廷也如此下令。





“重利之下,一定會有人冒用良田種植棉花,糧為國之本,每年每戶良田的種植數一定不能少。”





朝廷給百姓分地時將桑麻種植地也算上了的,棉花可以種在那些地方。





百姓們才不會完全聽朝廷的,他們有自己的智慧。





趙大力將棉花種子種在了田埂邊。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