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雨竹 作品

第1351章 吞併





南方除了水稻和小麥外,大量種植桑麻,而北方今年則以棉麻為主。





司農寺官員每旬都要在學堂授課,教會學生各種種植知識後還要到鄉里調研授課。





但因為有學堂作為緩衝,大量的種植知識通過學生已經先一步下鄉,他們的壓力小了很多。





直到此時,朝中的官員才猛的意識到,學堂,是皇權下鄉,政策到達鄉村的最重要橋樑,其作用一點兒也不比縣衙小。





“只要一村、一鄰有孩子在學堂裡讀書,他們就能把學堂裡教授的知識和聽到的政策帶回去,一傳十,十傳百,政策便能被村民們熟知,再遇糊塗或狡詐的官員便可不被矇蔽。”





司農寺研究出來的棉花種植方法已經很成熟了,百姓們分到棉花種子後便根據他們的指導種起來,等到八月,地裡的大豆、小麥和大豆等作物陸續收割完畢,大家便去採摘棉花。





一朵一朵猶如白雲般潔淨的棉花綻放在枝頭,石勒摘下一朵來,捏了捏,捏到裡面硬硬的殼,但表面那層是軟綿綿的,他一臉懷疑,“這就是現在我家中被子套的棉芯?看著不像啊。”





衛玠道:“自然還有其他的工序,但您看這個。”





他從棉花上扯出一縷一縷的絮,這和他們收到朝廷發的棉被時扯出來的棉絮一樣。





石勒咧開嘴笑,“好!是它就行,看這一片,今年我們的棉花是豐收啊,一看就能做很多床被子。”





衛玠:“下官覺得應該先緊著做棉衣,現在大部分人家都堆砌了炕,只要木柴足夠,不用棉被也可保暖,但出門卻必須要棉衣了。”





張賓也如此覺得,“有了棉衣,他們才好出門幹活,使君,今年我們好忙,人力不夠啊。”





採摘棉花需要大量的人力。





分到種子種植的農戶是全家上陣都不夠,只能花錢請短工。





大家紛紛跑出來打短工,石勒也怕採摘不及時把好好的棉花搞壞了,於是今年便將勞役的日子往後挪,讓他們先去打短工收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