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

    “此說一出,立刻迎來了這門學問的大發展,因為其界說中,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釐清了研究對象,即‘解釋語言’,且沒有‘時地之限域’,比古人擴大了範圍;”

    “第二釐定了理論和方法, 即‘法式’和‘義例’;”

    “第三是確定了研究目的,即‘求語言文字之系統與根源’。”

    “有了綱領之後,有關訓詁學的觀念就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分出了很多流派。”

    “其中一派是‘分工派’,或者說叫‘詞義學派’。這一派以陸宗達先生、王寧先生為首,認為訓詁學的核心是研究語言說包含的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詞的產生和發展變化。”

    “其研究對象為:古代文獻,語言及用語言解釋語言的註釋書、訓詁專書;”

    “其任務為:研究古代漢語詞的形式, 即形和音, 與其內容,即‘義’結合的規律,以及詞義本身的內在規律;”

    “其目的為:準確地探求和詮釋古代文獻的詞義。”

    “很明顯,這一派受到西方語義學的影響很大,所以陸王二先生說定義的訓詁學,它實際上就是古漢語詞義學。”

    “如果把它的研究對象範圍擴大到各個時期的漢語,包括現代方言口語的詞義,就產生漢語詞義學。”

    “所以陸王二先生的訓詁學派,其實就是古漢語詞義學派,或者可以叫做古代文獻詞義學派。”

    “另外一派是‘綜合派’,這一派的核心人物,就是我的師曾祖辜孟倫先生了。”

    “他老人家認為,訓詁學其實是漢語語言學的一個部門,它是以語義為核心,用語言解釋語言,進而正確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科學。”

    “因此它應該是兼有解釋、翻譯和關涉到各方面知識的綜合性學科。”

    “雖然以語義為核心,但它絕不該限於語義的範圍。因此, 師曾祖定義的訓詁學,並不等同於西方的語義學。”

    “而應當是以文獻語言的內容形式為其對象, 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應當將語言以及用語言形式表現的名物、典章、文化、風習等等,都歸納在其詮解範圍之內,應當在更高的層次上把訓詁學與社會學、文化學等等結合起來,這就是所謂訓詁學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