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拉夫 作品

忽然發現一個問題,說明一下

    不把投資方聚集在一塊,擔心的是對方聯手壓價。可當你已經搞定其中某些機構時,再把人聚在一塊,那就是反向施壓了。利用一些已經答應更高估值的投資方,去壓迫低估值方趕緊思考,趕緊決定!

    跟不跟上?不跟,我這邊也差不了多少,馬上發車了。等融資額達標,你們再來我也不要了!在這種環境下,我個人認為哈,一家之言,將所有投資方全部拉到一塊,沒有問題!

    好了,回覆到這裡!

    主要想表達一個意思,就和此前的銀行問題一樣。需要考慮時代背景,70年代的美國銀行,和80年代的不一樣,80年代和90年代也不一樣,現在意義上的美國銀行是99年以後的產物。同理,那時候的投資機構、策略、方法、能夠利用的工具,也和現在不同。

    資料有限,又沒有實際經歷過的情況下,我只能盡我所能去推導,還原一個大致的模型!包括金融投資策略之類的,咱也不是科班出生,主要還是以商業運作邏輯、操作邏輯、經濟運轉規律的簡單科普為主。把這些內容,作為一個,嗯,調味品附加在小說的情節之中。

    本來咱寫得也不是啥教科書嘛,該努力的地方,咱努力。實在覺得接受不能,衝突太大,那也沒轍...

    另外,截至目前,6月加更已經完畢。回頭我再統計一下7月份的,感謝各位的支持!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