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 作品

第137章 無類樓

    兩個病孩子被剩下來,偶爾便會一處玩兒。

    他們能玩的東西少,也就是一起擺擺玩具,看誰的多。

    有一天兩人在石獅子跟前兒蹲著,數過路的人玩兒,那孩子不知怎麼忽然面色紫脹,鼻孔裡都流了血。

    顧慈很快就被娘帶回家了,當日他才只有五歲,見著小夥伴倒了還不會擔心,想起那孩子七孔流血的樣子反而很害怕,緊跟著也病了下去,差點兒便一命呼籲。

    好在他爹拿了藥回來,不然墳頭草都比這獅子高了。

    張知魚聽得用心,忍不住問:“那孩子後來如何了?”

    顧慈仔細想了下,道:“我再沒有見過那個孩子,後來聽娘說,他爹做了太傅,舉家都上京去了。”

    說到這裡,他也有些愧疚起來,小孩兒不知生死,哪裡知道什麼最後一面,兩人怎麼也一處玩了好幾回,又同病相憐,結果這麼大了他都沒想起問一問這個人。

    “這不能怪你,孩子受了驚容易死,你又大病一場,身子和腦子覺得想起這事兒對你不好,就會讓你慢慢忘了,現在你長成了,不會被嚇死了它們才許你想起來。”張知魚因著家裡慈姑的緣故,對體弱的小孩兒更多幾分心疼,半天才又道:“他爹做得那樣的大官兒,說不得在神京早就養好身子了。”

    顧慈覺得也是,默默地摸了兩把石獅子嘆了口氣。

    高仁和高軒聽得太傅二字,心裡便犯了嘀咕,對著面前的宅子打量起來。

    這宅子不算大,匾額上的漆都掉了,高仁認了半天才道:“這是千字。”

    姓千的太傅……

    高軒猛然回首看著顧慈,失聲道:“難不成,這竟然是千老先生舊居。”

    顧慈早不記得那孩子姓什麼了,聽到這個千字便愣了愣,當年的情景瞬間踏至紛來,他的恍然大悟:“正是他!難怪當年巷子裡那麼熱鬧,到處都有讀書人!”

    難怪他們會在門口玩兒——因為裡頭的學子太多,聲音嘈雜,千家的小孩兒聽了心煩,便總叫奶兄帶著在門口自個兒耍。

    高仁高軒兩兄弟也不是萬事不知的人,高家的孩子也有在唸書做官的,兩人小時候書也念得不錯,爹孃還想給他們找先生來著。

    高軒聽他這樣說,心中更是篤定,失聲道:“千家,是‘無類義塾’的那個千家?”

    顧慈點點頭,張知魚的臉色也變了,看著這塊樸素的招牌,崇拜道:“你竟然跟千老先生做了鄰居。”

    “千家的宅子多,故居並不在這條巷子,但往年確實在這住過五年。”顧慈怪道:“這麼大的事,我都忘了乾淨,若非今日路過再想不起來。”

    夏姐兒素來便是個瘟豬兒,就是南水縣那幾畝地的事兒,都有些扯不清,讓她曉得什麼塾不塾的,可比掏鳥蛋難多了。

    張知魚道:“孔子說有教無類,千老先生的無類義塾就是從這兒來的。”

    說到這個夏姐兒就明白了,這事兒市井多有傳說,立刻就道:“就是那個周遊列國,賣藝辦學的莊稼人?”

    顧慈道:“豈止是賣藝,老先生本來是姑蘇鄉下種地的窮漢,因不識字誤賣了自身,從此便立志要讓天下的莊稼人識字。”

    千老先生以奴婢之身存了一百兩銀子,自己在主家做活兒,卻在外頭請先生教導老家的孩子唸書習字。

    買下他的主家見他如此恆心,便放了他自由身,千老先生從此走遍大江南北,一路賣藝籌款,帶著跟隨他逐漸識字的乞兒在外頭抄了一本又一本書籍,決心要辦一個私塾供窮苦人學字。

    千老先生幾十年志向不改,當時大周建國才幾十年,前朝的讀書人都不願意為大周賣命。

    就是千老先生帶著他從列國抄來的書,為這個王朝貢獻了第一批寒門仕子,那些百年大族也只好跟著出仕。

    先帝本來想留著他做官兒,千老先生卻拿著錢財孑然一身地回了姑蘇。

    後來這個學堂就辦在姑蘇,千老先生為它起名為“無類義塾”。那些乞丐出身的學子抄下來的書,就是這個學堂的立身之本。

    無論男女老少,無論高低貴賤,只要有向學之心,無類義塾便都會收來做學生。

    只可惜後來私塾因為種種原因,只存在了十年便消失了,千家人便把這些書整理成了一間書屋,供人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