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荀夫子

    儒家八系,失傳了一系,如今只有七系。

    其中六系認為“人性本善”,唯有荀子這一系認為“人性本惡”。

    人性惡,方有法度!

    所以荀夫子才教出兩個法家弟子,其中一個還是被後世津津樂道的集法家大成的韓非子。

    另一個自然是李斯。

    那荀夫子身後兩人的身份就不難猜了。

    高景也想明白了,知道自己只要回答“人性本惡”,應該就能拜師荀子,抱上大腿。

    但他卻沒有急著回答,而是摸索著腰間的線裝書,遲疑沉思著。

    見狀,荀子的眼神越發的滿意,柔聲道:“怎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

    意誠心正!

    意誠心正!

    意誠心正!

    默唸三次後,高景臉色變換,最後一咬牙,道:“回先生,我認為人性,無善無惡,人心卻有良知!”

    荀子動作一頓,問道:“良知?可是出自《孟子》的盡心篇: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高景抬頭看著荀夫子,正色道:“正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荀夫子面色震動:“細細說來!”

    高景深吸一口氣,道:“性是心的本體,天是性的根源,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本心無善惡,所謂善惡,只是意在動,人人皆有良知,以良知來區分善惡。

    格物即格心,窮究己心,革除惡意,致良知、知行合一!”

    荀子面色巨震,沉思許久後,長舒一口氣,複雜的看著高景,感嘆道:“雖有道家之意,卻盡道儒家真意,我無法為你師……”

    停頓了一下,荀夫子又道:“我願代師收徒,你可願意?”

    高景愣了一下,頓時傻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