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471章 麥收機和輸送帶

覃工跟雲鵬到壩前看了一圈,馬上提出可用糧庫的移動輸送帶試一下。

寶泉和蓮花糧庫的100個糧囤都建成了,糧庫可以收糧了。那糧囤3米高,糧食入囤是用移動輸送帶完成的。那移動輸送帶有8米多長,呈30度角斜搭在糧囤入口,扛扛的糧庫工人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倒在輸送帶上,那糧食便入了囤子。

那糧囤雖然裡外抹了白灰,但是糧食入囤後是不和囤壁接觸的,以防返霜。是在囤子裡再圍上茓子,距離囤壁還有60公分的距離,能讓庫管員用籤桶扎入囤內,定期取出糧樣做化驗,一旦糧食發黴就要倒囤。那茓子是一圈一圈螺旋式圍到囤頂的,囤頂要冒出1米高的糧尖。裝滿後,佔茓子的人會從入口旁的鐵梯子上爬下來。

苞米收割後,陸續地入庫了,兩個糧庫各進了5條輸送帶。那輸送帶的架子是用鐵管和角鐵焊成的,有1米寬,輸送帶下面呈u型,有兩個斜的滾筒使輸送帶向上做循環運行,輸送帶的尾部有兩個車輪,組成了一個長寬各1.5米、高60公分的工作臺,配了一臺8kv的電機和傳動裝置,配上穩重鐵和輪靴子使其車重達到1000斤。

覃工看了說明書後,先讓人把一麻袋苞米順放到了輸送帶上。那一麻袋苞米是160斤,放上後很輕鬆地送到了囤頂窗口。他又讓人停機後,摞上了一袋半苞米,達到了240斤,開機後,仍輕鬆地送到了囤頂窗口。他又讓人準備了10組一袋半的苞米,陸續往輸送帶上放,輸送帶仍然運轉正常。

覃工說:“8kv的電機功率承載500斤都沒問題,關鍵是石頭壓強大,容易損傷輸送帶表面。”

雲鵬說:“用麻袋裝上石頭再旋進稻草,不就緩衝了嗎?”

覃工說:“野外作業,扯電還是個問題。”

雲鵬說:“去年焊閘門時,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覃工說:“這個輸送帶的前端7米處是擔在窗臺上的,等於有了支點,那壩高是4米,那輸送車的輪子只有抵到壩跟,輸送帶的前端才能涉進壩頂50公分。距離太近了,石頭落差只有30公分,那個土壩的支撐強度不夠硬,架子再陷進去一些,石頭落下的距離只有20公分,一旦向內滾動會砸壞輸送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