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471章 麥收機和輸送帶

水稻和苞米的生長期相同,但是它的生長期是從育苗開始的,加上21天的育苗期,它將在10月上旬收割。

水稻分櫱後的株距和小壟麥相似,在水稻收割之前,覃工在谷糜地裡做了麥收機的試驗。因為谷糜都種在了坡地上,那收割機表現得不太好,主要表現在茬子留得不均勻。為此,國慶一過,苞米收割進入尾聲之時,柳維嘉把覃工的小麥收割機領到了於家窩堡的稻田裡。

履帶在乾涸的稻田裡比較適合,因為減少了壓強,又可以原地做180度轉動,能盡收池埂內的稻秸,比輪式拖拉機要優越得多。

這種小型麥收機還有一個優點,不用車輛跟隨,勞力可以將麻袋扛出來,西窪子的60垧稻田兩天便收完了。水田集體戶、獵戶屯和四隊的社員們十分高興,因為是試機,不收機收費。

一隊見到後也來佔便宜了,柳維嘉見實驗成功了,便把小遼河南部的8個大隊的大隊幹部和生產隊長找來觀摩。他們聽說這個機械既能收稻子,又能收麥子、穀子、糜子,一下就訂了9輛,其中頭道圈定了兩輛,並都交了現金,讓覃工樂不可支。

今年的稻子收成沒受到影響,平均畝產達到了770斤,比去年增產了10%。因為伏旱和河水沒有直接關係,全年的雨水是夠用的,只是下的時間不合時宜而已。

社員們對這種半自動的麥收機很讚賞,因為它沒有完全取代勞力,只是減少了他們的勞動時間,同時縮短了收割天數,節省了脫粒和打場環節,機器一進地,稻子便進家。他們一個大隊平均有300垧稻田,50垧麥田,佔了耕地面積的一多半,買這輛機械太合適了。

當麥收機陸續出現在東遼河岸邊時,很快就在東遼河流域公社傳開了,來訂貨的一下子增到80輛。水田區的大隊都富裕,200多萬很快落入了覃工的錢袋。

覃工為了感謝柳維嘉,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柳維嘉一時想不到提什麼要求。雲鵬卻想起了和秦書記看壩時遇到的難題。

他知道稻田一收完,砌石工程馬上就會開工,便把投石機的設想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