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193章 雲鵬初訪頭道圈

這還不算各家養豬養禽的收入,機耕費、種子、秧苗、化肥全由大隊提供,學生上學免費,教師、民兵、養老、醫療等一切公益費全由大隊支出。

就這樣,大隊每年還結餘30萬元,便每年幹一件大事,1971年建拖拉機站,1972年小學磚瓦化,1973年知青點磚瓦化,1974年小隊磚瓦化,今年是大隊敬志院磚瓦化,明年要推行社員住宅磚瓦化。

到了頭道圈大隊,站在長鄭路上一看:路南是一抹斜坡,直到東遼河邊。有300垧水田,100垧旱田,那水田是用兩級提水提到斜坡上來的。

雲鵬沒有急於見王震,而是讓艾華帶他參觀了一圈:

路北是大隊、知青點、小學、生產隊、敬老院,臨街全是磚瓦房,身後還有四趟街,掩映在綠樹環抱之中。

北、東、西還有200垧旱田,形成了三個梯次,將坡地都改造成了階梯形平地,用果樹圍成了網格,真是美不勝收。

新建的大隊部是一個30米寬33米長的長方形的院落,臨街10間磚瓦房為辦公室,北面7間磚瓦房為招待所,東邊7間磚瓦房為供銷點,西邊7間磚瓦房為政治夜校;院子開東門,360平方米的院內,只有一個直徑9米的圓形大花壇,奼紫嫣紅。

一條長200米的南北通道,貫穿了5排民居,每排民居有道路隔開,道路中間又有胡筒,將35米長的區塊一分為二,形成兩個院落,每個院落15米,中間5米過道,柴禾垛都在牆內,雖然都是土坯房,但是十分潔淨。

通道東邊是知青點,有兩排4棟各7間的磚瓦房,院子跨了兩條街,北面開門,門垛上一邊寫著頭道圈知識青年點,一邊寫著頭道圈知青生產隊。大隊的圖書室和磨米場都建在這個院內。

各生產隊都和大隊在一條線上,只是房子都是7間,一個生產隊院內有一個作坊:分別是豆腐房、油房、粉房、木工鋪、瓦工鋪、鐵匠爐、肉鋪,分工明確。

最北的一趟街,東邊有育苗大棚,西邊有拖拉機站。

四條東西路都長1000米,繞了一圈回到大隊已是吃飯時間了。不用王震安排,艾華就在招待所食堂要了飯菜招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