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 作品

第117章 117

 算來算去,今天鬧這麼一出,最後得利的就老七。

 想到這裡,他故意說道:“寧可撞死都不招,會不會不是他下的毒”

 鄔川瞥了一眼庸郡王,連忙認錯:“陛下,都是老奴太急切了,老奴該讓人將他送到刑部審問,不該動用私刑的。”

 延平帝不置可否,吩咐侍衛頭領:“查一查這個鄒喜的來歷,最近一段時間的動向。”

 “是,陛下。”侍衛頭領連忙說道。

 延平帝便沒再多言,帶著鄔川離開了東宮。見狀,上眼藥沒成功的庸郡王也只好跟著離開。

 到下午這事便有了後續。

 侍衛那邊查探的結果出來了,雖沒查到鄒喜的毒粉是從哪兒來的。但這個鄒喜很可疑,在東宮這段時間,他曾好幾次偷偷出宮,鬼鬼祟祟的,跟外頭的人交頭接耳。

 至於與他聯繫的那個太監,中午上吊自殺了。

 延平帝心裡本來還有些懷疑是不是鄒喜下毒的,這下,最後一絲懷疑也沒了:“混賬東西,太子就這麼礙他的眼,竟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太子下手!”

 很明顯,他將這事也一併歸罪於晉王的黨羽所為,心裡對晉王的厭惡更甚。而且晉王黨羽能在東宮安插人手,焉知不會在他身邊安插眼線。

 延平帝叫來鄔川:“將延福殿上下,還有紫宸殿伺候的宮人,全部都查一遍,但凡有可疑之處的通通交由刑部審問!”

 隨後,他又召集幾個大臣進宮議事,商量討伐晉王的事。

 ***

 東宮,延平帝一行人離開後,陶餘鬆了口氣,對劉子嶽說:“殿下,臣這就去安排,將咱們自個兒的人安插進來伺候殿下,一定將東宮弄得跟個鐵桶一樣。不過咱們的人不多,恐還得從內務府挑一些。”

 因為以前伺候劉子嶽的人就不多,太監就更少了。

 東宮雖沒什麼女眷,可到底是宮裡,沒有去勢的奴僕入宮伺候也不合適。

 劉子嶽點頭:“無妨,人少一些就少一些,關鍵是可信。咱們這裡人少,也不用多少人伺候。回頭你去內務府挑選幾個身家清白的,最好是剛入宮不久的小太監,安置在外院就是。”

 近身伺候的肯定還是要信得過的。

 陶餘當天就將以前伺候的僕從召了一些進宮,次日又去內務府挑了十幾個小宮女和太監。

 東宮伺候的下人雖然不算多,但因為只有劉子嶽這一個主子,他又是好說話的,倒也差不多夠使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劉子嶽就借中毒未愈為由,不去上朝,也不參與議事。

 但到底是住在宮中,朝堂上有什麼大的舉動,還是很快就能傳入他的耳中。

 步軍司指揮使賀綏帶了十萬禁軍前去西南征討晉王。

 他本來是想將黃思嚴一塊兒帶去的,因為黃思嚴的部下在西南呆過。而且黃思嚴以前便是晉王的人,對晉王和其兵力相對比較瞭解。

 但有大臣不放心,擔心黃思嚴萬一又投效了晉王呢?

 畢竟他能背主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嘛。

 這種背棄舊主的人,毫無信譽可言,也非常不受文臣們待見。

 延平帝斟酌了一番,可能也是對黃思嚴的忠心沒那麼有信心,因此駁回了賀綏的提議,而是將黃思嚴帶來的人打散編入了禁軍中,還給了黃思嚴一個殿前副都指揮使的職務,統領兩萬兵馬。

 只不過這已經不是黃思嚴帶來的那兩萬人了。

 聽到這個消息,劉子嶽翹起了唇。

 延平帝這一招本沒有錯,但他忽視了一點。

 禁軍只有二十餘萬人,現在調遣了十萬前去西南平叛,京城只剩下十餘萬人。其中包圍皇城的御林軍是皇帝的嫡系親信,自不可能將江南迴來的這兩萬多人編入其中,只能讓他們去城外的大營。

 城外大營現在總共都只有八萬人左右,而且這裡面還不知道有多少是吃空餉的,兩萬人編進去,即便是打散,也不可能很分散,有些營中恐怕會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都是黃思嚴帶來的這些人。

 最後誰同化誰,誰說動誰,還不好說呢!

 畢竟黃思嚴這兩萬多精兵當初可是在喻百勝的眼皮子底下掏了兩萬人的。

 搞不好啊,延平帝這一招是引狼入室。

 劉子嶽樂見其成,繼續觀望。

 十月底時,賀綏的十萬大軍便出發了,由庸郡王籌措軍費,軍需官自然也是庸郡王的人。

 因為戶部今年收上來的田賦少了一部分,本來空缺就大,這會兒要打仗,戶部銀子不寬裕,庸郡王帶著吳王,自掏腰包,兩人各拿了一萬兩銀子充作軍費。他們的母親良妃也將自己的首飾珠寶拿了出來,說是要支持陛下,支持大景。

 母子三人一唱一和,簡直就是大景的楷模。

 此舉果然讓延平帝很是高興,大大地褒獎了庸郡王母子一番,還給良妃提了位份,封良妃為貴妃。

 一時之間,庸郡王風頭無兩,估計只要這次辦好了差,延平帝應該會恢復他燕王的封號。

 對於這一切,劉子嶽冷眼旁觀,不發一言。

 到十一月,公孫夏回來了。

 皇帝召他回京的,可能是幾年不見,皇帝對他的信任不如從前,只封了公孫夏一個正四品的中書舍人的官職。

 這只是一段小插曲,因為延平帝的心緒都被西南的戰事所牽動。

 十一月沒什麼消息傳來,直到臘月初九這天,西南忽然傳來了急報,但不是什麼好消息。

 晉王在金州設伏。

 賀綏的大軍中計,被誅三萬餘人,士氣受到劇烈的打擊。

 而且在兵力上,他跟晉王的十餘萬兵馬也不佔優勢,只得退守固州。

 晉王截獲了江南今年的田賦,手裡有糧,到西南後,又徵了一次兵,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三萬左右。

 消息傳回京城,延平帝氣昏了過去。

 大臣們嚇壞了,趕緊去請太醫過來。

 太醫看過之後表示,這是急火攻心所致,給延平帝紮了一針,延平帝悠悠醒來,看著大臣們,伸手問:“信呢?”

 公孫夏連忙勸諫:“陛下,太醫說了,您不能生氣,龍體為重。”

 延平帝推開了他:“賀綏呢?”

 見他這副模樣,工部尚書宣近文嘆氣道:“陛下,賀將軍退守固州,並上奏,懇請在江南募集兵員。”

 沒辦法,賀綏現在的兵力要比晉王少近一半,硬碰硬肯定打不過,但他又是主動出擊的一方。

 吳志拱手道:“陛下,此事怕是不妥,江南近十年,先後經歷了幾場天災人禍,人口流失嚴重,以不足十年前的八成,元氣還未恢復,若是再徵兵,恐會影響明年的收成。”

 這又會影響到朝廷的稅收,形成惡性循環。

 “不徵兵,怎麼辦?”延平帝瞥了他一眼。

 西北駐軍要防著拓拓兒人南下,不能輕易調遣。禁軍也不能動了,否則,京師危險。

 猶豫半晌,吳志硬著頭皮說:“微臣認為,先拖一拖。晉王雖去了西南,但並未稱帝,目前應是還不想正面與朝廷為敵,不若拖他一拖,等過幾年,朝廷的情況的好轉了,再動手也不遲。”

 其實這是劉子嶽的意思。

 劉子嶽覺得現在朝廷要錢沒錢,要人也沒有多少,何必非要打仗呢?當初漢滅匈奴,可能積蓄了好幾代的力量。他們要的是更長遠的未來,而不是爭這一時,一城。

 柯建元極為贊同,因為他比誰都清楚現在大景的財政狀況有多糟糕。

 所以才讓吳志這個比較有份量,看起來又是純臣的大臣站出來勸延平帝。

 但延平帝很不樂意聽到這種聲音,他冷冷地盯著吳志:“吳尚書,莫非你也像陳懷義等一樣,投效了晉王?”

 吳志連忙跪下:“陛下息怒,微臣對朝廷一片忠心,絕無二心,請陛下明鑑。”

 得益於吳志的好人緣,好幾個大臣站出來替他說情。

 延平帝冷哼了一聲,才沒有追責,只是這次討論不歡而散。

 跟延平帝同樣不爽的還有庸郡王。

 庸郡王本以為有精銳的禁軍出馬,必定能拿下晉王,立下大功。

 哪曉得賀綏如此不中用,竟一下子損失了三萬多人。

 這樣一來,戰爭勢必會持續下去,拖的時間越長,庸郡王的壓力就越大,因為國庫已經沒多少銀子了。而賀綏還要徵兵,又得增加幾萬兵力,每日的糧食、武器、軍服、藥物等等消耗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不能這麼拖下去,得想辦法速戰速決。

 可庸郡王在後方,他能有什麼法子?

 思來想去,他盯上了晉王留在京中的家眷。

 戰事正式開始後,延平帝就將晉王妻妾子嗣還有姻親通通打入了大牢,連同晉王一系的官員也被罷了官,其中就包括陳懷義。

 想到這裡,他進宮求見延平帝:“父皇,兒臣有一計,興許可以震懾或是激怒晉王,等他氣怒交加,昏了頭,賀將軍便有了可乘之機!”

 延平帝最近比較倚重這個兒子,聞言,抬起頭:“哦,說來聽聽!”

 庸郡王道:“父皇,晉王妃、世子、傅康年等都還在大牢中,這可都是他的血親,想必晉王會所有顧忌。而且他若完全不管他們的死活,傳出去,晉王的名聲也會大大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