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清真人 作品

第39章 任務開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伯陽。生卒年無法具體考察,一般認為在約公元前571~前471年。

 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厲鄉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朝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寫下我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道德經》。

 《道德經》原名《老子》,戰國時韓非子稱其為《周書》,秦時《呂氏春秋?注》又稱其為《上至經》。

 分前篇《道經》三十七章;後篇《德經》四十四章,共八十一章。

 全文圍繞【道】展開論述,包涵極其豐富的辯證思想,認為天地萬物皆存在相互矛盾的對立面,並由此樹立了一個辯證法體系。

 戰國時期,道家墨家並列顯學。《孟子?滕文公》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西漢初年,文帝景帝喜好老子之學,以黃老之術治國,朝野上下形成了研習《老子》的風氣。漢景帝親自取上下篇首一字,合而稱為《道德經》。

 《道德經》受到極大的推崇,後來,被譽為“萬經之王”。它與《易經》《論語》一起,被認為是對神州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

 對神州的古典哲學、科學、政治、軍事、宗教等產生了無比重要的影響。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成和國家的安定,起到了無法估測的作用。

 但關於《道德經》是否為老子親著尚有待定論。有認為乃老子後學所著,雖非親著,但基本包含其學術思想;亦有認為是老子親著,但遭後學修改。

 看到這裡,整篇前言基本上是看完了。

 董智聃向後一翻,發現目錄前還有一段前言:

 《道德經》涉及中國古代的一些養生之法,又有關於生命和修煉的一些描述。再加之《史記》有載【老子百有六十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因此,《道德經》被披上了宗教的外衣。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教祖,稱其天上真身名太上老君,老子乃太上老君第十八個化身。

 這時,董智聃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問題,問系統道。

 “系統,我看前言裡說戰國時期道家墨家是顯學,可是為什麼我看秦始皇小說裡,都說儒墨才是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