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





“夫子常常以君子和小人相對應舉例,君子和小人有兩種理解,以位分,以德別。”





“以位分,君子,治人者也;小人,庶民者也。”





“以德別,君子:有德者也;小人:奸詐者也。”





朱翊鈞瞭然,之前君子為惡,則國大惡;君子為善,則國大善,這裡的君子就是治人者,以位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裡的君子,就是德行,以德別。





張居正講的很清楚也很明白。





“如何區分周和比?”朱翊鈞疑惑的問道。





張居正端著手頗為鄭重的說道:“君子和小人所為不同,如陰陽晝夜、黑白是非,應該如何區分周比?則在公私二字,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君子以忠信待人,其道公;小人以阿黨相親,其情私。”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君子之心為公,其行為公,應該愛護的器才,就要愛護,不必讓對方一定依附於自己,應該施恩的器才,就要施恩,不必讓對方一定有求與自己。”





“就像元輔先生和戚帥,就像元輔先生與徐貞明徐學士那般?”





戚繼光還了全楚會館的腰牌,但是張居正依舊在言官彈劾的時候,百般迴護,張居正的愛護,不是讓戚繼光依附於自己;徐貞明是個器才,百般不會,只會種田水利,張居正施恩于徐貞明,不是讓他有求於自己。





這不是君子,那什麼是君子呢?





“陛下謬讚,臣不敢當。”張居正頗為驕傲的謙虛了一句。





直到現在,張居正都可以說一聲,自己仰無愧於君,俯無愧於心,是個周正的君子。





“小人之心為私,其行為私,他們會因為權勢而聚集在一起,也會為了利益而一起奔走,或者為了共同厭惡的相互結交,互相為援助。”





“就像王崇古和張四維,就像王崇古和麻貴、麻錦那般?死道友不死貧道?”





“臣不應進幸言。”張居正沒否認也沒肯定,但是還是回答了皇帝的問題。





“謹受教。”朱翊鈞頗為感慨的說道:“周:公心、公行、公德。比:私心,私行,私德。”





“君子之心公,惟其公,理所當愛,以愛之,而不必其附於己;恩所當施,即施之,而不待其求於已,不為偏黨之私,此所以為君子也;”





“小人之心私,惟其私,有勢則附,有利則趨,有害則避,同惡之相濟而交結,以為援,惟顧一己之私,不顧公利,此所以為小人也。”





張居正十分認真的品味了一番陛下的話,並沒有因為陛下只有十歲,就看輕陛下在學問上的論點,他思索了許久才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陛下睿明日開,日益開豁,融會悟入日益精進,此乃陛下睿哲天成,非臣之功。”





“還是元輔先生教得好啊。”朱翊鈞話鋒一轉,開口說道:“元輔先生,朕有惑。”





張居正試探性的說道:“陛下,臣略有不適,改天再講?”





張居正想要病遁,小皇帝的疑惑,都快把他搞得精神衰弱了,他最怕小皇帝說出這句了。





“張大伴,去解刳院請大醫官陳實功,給元輔先生切切脈。”朱翊鈞聞言,頗為誠懇的對著張宏說道。





“張大璫稍待,陛下,講筵之後,臣到太醫院看看便是,不必驚擾解刳院的大醫官了。”張居正聞言,立刻選擇了妥協,他就是有點著涼,哪裡需要請陳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