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六百四十四章:儀仗

  之後河南士共和革命,劉宏倉皇播遷,劉焉也成了劉宏最有力的支持者。正是靠著蜀地的糧秣丁口,劉宏才抵擋住了關東的數次進攻。同時,也正是劉宏對劉焉無條件的背書,使得劉焉也真正掌握了益州,成了名副其實的益州主。

  那劉焉是如何在益州站穩的呢?靠的就是三駕馬車。

  這第一架就是曾隨劉焉入蜀的一批外州士,這些人幾乎都是願意追隨劉焉的賓客、好友,也是劉焉的統治根基。

  這一派中最出色的就是趙韙,此人之前曾參加過北地最大的決戰中人亭大戰,最後僥倖活著回關中,得知昔日好友已經是一方州伯後,連忙入蜀投靠。

  而劉焉也需要趙韙這樣一個優秀的武官輔助自己,數次提拔,最後官至蜀郡太守。

  除了東州士這一架馬車外,劉焉依賴的還有本土派。

  這裡面也分為兩種,一種是龐羲、董扶這種新興本地派,這些人原就是劉焉幕府內的幕士,在隨劉焉入蜀後,也迅速發展成為重要力量。

  而另外一種就是別駕賈龍,犍為太守任岐、從事陳超這類蜀地大族,他們在劉焉入主益州的過程中都立下過不小的功勞,可以說是劉焉又一根基。

  但對於這一根基,劉焉也防備的厲害,因為這些人的實力太過於強了,如果不是劉宏對劉焉的支持使得這些人忌憚,這些人可能早就對劉焉聽調不聽宣了。

  也正是出於防備這些人的原因,劉焉又拉攏了第三派,那就是民間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是現在張魯的爺爺張陵創立的,到現在已經有三代教主,在整個益州的影響力都很大。

  劉焉也是希望通過拉攏五斗米教的方式來攤薄本土派對地方上的影響力,至於那張魯的母親只能說是一個美好的順帶。

  只是誰也沒料到,這份順帶也順帶走了劉焉的老命。

  要不是當時他最小的兒子劉璋就正好在身邊,這益州一定會大亂。

  至於劉璋為何會碰巧在成都?那就只能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以劉焉的輩分算,他算是劉宏的叔父輩,所以當小皇帝劉協登基後,為了聯絡感情,也是為了尊重族中長輩,漢廷都會在每年十一月的時候寄送節禮給劉焉,而這一次就是劉璋押送,也順帶和他一起過新年。

  說來劉焉也是悽慘,他有子四人,其中只有三兒子劉瑁跟隨他一起入蜀,其餘三子皆被留在了京中作為人質。

  本來這三子也各自居高位,但後來老大劉範捲進了關西豪族和宦官一門眾的鬥爭中死了,老二劉誕和老四劉璋則因為參與的程度輕,在後面董卓入京中也沒有被牽連到。

  而劉焉也一直想將老二和老四弄回來,因為他身邊的老三有狂疾,無法接班。

  但劉焉可能死都沒想到,他和幼子見面的場景會是這樣的。

  那劉璋為何內心悽惶呢?不是已經被擁立為益州牧了嗎?

  原來,劉璋並不傻,他知道此時做益州牧,那就是被放在火上烤。

  這也要怪他自己。

  他剛來成都不久,對於益州的權力均衡的格局並不清楚,他只是單純將父親的死牽連於張魯的母親。

  但誰能想到,劉璋本只是要下獄其人,卻被東州士和益州士一起執行偏差了,整個行動開始擴大化。

  而後面,當同和劉璋一起出使成都的法正深入瞭解了益州局勢後,他回來就告訴劉璋,原來那五斗米教是那樣重要。

  同時法正還提醒劉璋,那就是蜀郡太守趙韙和州別駕賈龍其意難測,要他防備著點二人。

  本來還興奮的劉璋被法正這麼一說,可以說是如坐針氈。

  他在益州可以說什麼人都不認識,沒有任何的政治資源可以利用。甚至現在作為牧伯也還是趙韙、賈龍二人擁戴的,可以說毫無根基。

  其實劉璋對於父親的想法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在長安的時候就聽說自己父親行止堪比帝王,野心不小。

  但劉璋卻並不認同父親的想法,在他看來,劉漢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不論是中原的兩袁,還是河北的泰山軍,亦或是外忠內奸的曹操,都是大漢的敵人。

  而這個時候,他們劉氏內部再亂,那就真的回天乏術了。

  所以一開始被趙韙、賈龍擁戴為州牧的時候,劉璋還頗為高興的,因為他覺得在自己的努力下,益州和長安的關西會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