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三百零九章:赤驌

  「惟天監下民,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孫堅,你的命早就註定。」

  ……

  此時,赤驌狂奔在冰面上,四周的冰層都在斷裂,孫堅命懸一線。

  漳水上的冰層實際上是很厚的,但于禁留守鄴城的時候,考慮到漳水的防務,就讓人在兩邊鑿了兵,好使得漳水仍然能成為鄴城的外部防線。

  赤驌載著孫堅在冰面上狂奔。冰面打滑,但赤驌卻能馱著孫堅一路穩穩當當。

  冬雨傾盆,越下越大。

  孫堅脫掉了外面的衣甲,赤著胳膊,緊緊摟住了赤驌的脖子,他已經將命運寄託在了這匹馬上,他猜到了點什麼。

  「呼隆隆……」

  又是一聲炸雷響起。

  也是這這聲炸雷中,一道紅色的閃電也一躍而出。

  那是赤驌載著孫堅在騰躍,很顯然它要帶著自己的主人逃離此地。

  凌空而躍的赤驌,仰天聲嘶,彷彿都能將低沉的雲層都給吼散了。

  它一躍就躍到了漳水北岸。

  但可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體力衰竭的原因,還是這段距離確實有點遠。赤驌只是前蹄落了岸,後半截落在了水上。

  赤驌用盡力氣扒拉著岸邊,對孫堅不斷嘶鳴,彷彿催促他趕緊上岸。

  最後,孫堅落著淚,從赤驌的馬頭上了北岸。

  他這邊一靠地,那邊赤驌就無力的滑落到了水裡,消失在寒冰波濤之中。

  孫堅望愛馬如此,聲嘶力竭,大哭。

  也是這時,突然天地就在晃動。

  這片戰場,竟然發生了地震。

  所有人都趴伏在地,停止了廝殺。在天地的威力下,人類還是那個螻蟻。

  ……

  地震很快過去,泰山軍等人很快收拾了驚懼,打掃著戰場()。

  但地震結束後,孫堅就消失不見了。

  此戰,泰山軍拿下了孫堅的大部分軍吏,除了呂範戰死外,餘者或力戰而降,或絕望棄兵。

  但當李虎和張禎得知孫堅消失不見,後面趕來的于禁也未能在北岸找到孫堅人影時,此戰的大勝到底還是蒙上了一層陰霾。

  十一月十二日這漳水邊的戰事就這樣結束了,但這一天,在朝歌修整的張衝部也在開展一場激烈的討論,這軍議的討論結果也決定著河北戰場最後的演化。

  十一月十二日,朝歌。

  這裡已經是泰山軍陷城的第三日,得益於泰山軍出色的軍紀,城內各姓都已安堵如故。

  在九日雪夜,泰山軍破城的時候,淇水大營發生軍變的消息也在前一日送到了張衝手上。

  送信來的是泰山軍西征軍主帥丁盛的扈兵。

  這信中言說自十日開始,淇水南岸的漢軍大營就有異動,不斷有附近駐點的軍隊被召回大營,然後就未再出過。

  漢軍收攏軍力的行動讓對岸的丁盛大感意外,隨後就時刻緊盯對面的行動。

  之後在十一日,對面突然就開始撤退,丁盛立馬率部尾追,但因為對面已經將淇水冰面鑿了,遂被攔於水北。

  丁盛也不敢傾出,只能先將情報送給了朝歌的張衝處。

  淇水南岸漢軍的異常舉動大出張衝意料,也打亂了張衝原先的計劃。

  就在他開軍議準備與眾將商量此事的時候。

  風雨中,一輛牛車從西北方向慢慢駛入了朝歌。

  他就是漢軍派來的使者,荀攸。

  荀攸來朝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代表河南漢軍和朝歌的張衝議和的,想讓泰山軍放開南下通道,他們願意回到河南,與泰山軍隔河各安。

  沒錯,河南豪勢這幫人已經膽大到敢私下和叛軍議和了。

  實際上,在九日夜軍變那晚,他們本打算第二日回師朝歌,準備拿下漢軍在城內的武庫和糧秣。

  但很快朝歌城破的消息隨著劉備到來而傳開了。

  劉備九日夜風雪中將軍情傳遞給朝歌城後,並沒有能阻止朝歌城破。

  其後,劉備知道城破無法挽回,遂帶張飛等人火速奔向淇水的漢軍大營,準備向大營請來救兵回援朝歌。

  但劉備等人一入營,就被控制起來,最後也被曹操等人裹挾清君側。

  實際上,劉備等人一開始是要被拉出去斬首的,只因為他們都是河北人,註定和他們河南人心不在一起。

  但他們被曹操給救了下來,他看劉備、張飛二人是個好漢子,尤其是知道劉備聲援朝歌的義舉就更是敬重。

  於是,曹操作保,救了劉備、張飛等人。但條件是,那張溫的書信一定要當著眾人面燒燬,包括那封送給張讓的也要一併燒了,權作投名狀。

  爾後劉備和張飛等人才被押到了後面的營房看管了起來。

  劉備這邊一被拉下去,曹操、荀攸和皇甫嵩一系人就開始商議之後的局勢。

  現在,回擊朝歌的計劃因為泰山軍雪夜襲朝歌而破產。

  不僅糧秣和甲械無法得到後續補充,現在連南下大河的通道也要受到東面的側襲。形勢不可謂不危急。

  他們也不是沒想過直接攻擊朝歌。

  比如趙融就建議,趁著泰山賊入城未久,還沒能彈壓全城,即刻選輕兵南下。

  甚至趙融還暗示可以選孫堅餘部作為死士,反正死了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