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不關 作品

65. 第 65 章 結果

李承乾迷茫地看著李世民,今天沒有杜如晦的病,也沒有和阿翁吵架,阿耶為什麼又哭了?




難道是最近太忙太累,不想再幹別的,被他的要求嚇哭了?




李承乾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對不起阿耶,我不該這麼壓榨你的。”




李世民很想拍桌子反駁,他堂堂天策上將,怎麼可能會被小兒一點小事嚇到,還被嚇哭?這簡直就是在侮辱他!




但被兒子幾句話感動哭好像更尷尬更丟人,李世民糾結了一會兒要不要拍桌,最後還是順水推舟,板著臉說:“你知道就好,阿耶已經很累了,你得讓阿耶休息幾天。”




李承乾重重點頭:“以前阿耶壓榨孔先生,我就覺得不太好,沒想到我也差點變得和阿耶一樣,真是太不應該了。”




李世民:“……?”




李承乾:“那阿耶就好好休息吧,我自己燒磚也可以。”




“不用!交給阿耶!”李世民呵呵一笑,“這算什麼壓榨?一點小事罷了。”




李承乾:“?”




*




第二天就不用去施粥了,李承乾早上起來就有些提不起勁,沒精打采地往學堂走。




到了學堂卻發現蘇琛和杜荷都到了,正在興高采烈說著什麼,李承乾詫異:“杜荷,你今天怎麼來這麼早?”




蘇琛也就罷了,杜荷卻是天天踩點來的。




杜荷叉著腰哈哈大笑:“承乾,咱們上報紙啦!”




“為什麼啊?”李承乾好奇地湊過去,見桌上放著一份《長安日報》,日期是今天,首版頭條就是太醫為饑民義診,京城多家藥鋪、藥商支持的新聞。




編輯和記者用不少筆墨描述當時的場景,去了多少太醫、哪些藥鋪支援,消耗多少藥材、救助多少饑民。寫得頗為動人。




自然也少不了寫人,比如李承乾在此事中起到重要作用,過程中也有亮眼的表現,幾乎貫穿新聞始末。陸德明也被提起好幾回,蘇琛和杜荷略少一些。




但他們已經很激動了,這是第一回上報紙呢!




李承乾疑惑:“昨天沒看到記者啊。”




“可能是我們走後去的,或者直接問楊縣令吧。”杜荷不甚在意,嘿嘿一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給我們寫信?”




“會有噠!”做為已經上過好幾回報紙的人,李承乾已經收過好幾封讀者的信了。他傳授經驗,“大概兩三天就會收到信了,歐陽阿翁會整理好送給我們的。”




“歐陽阿翁還管這種事啊?”杜荷好奇道,“聽說寫信都會誇我們,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我就被誇了!”李承乾非常驕傲。




不過寫信的都是文化人兒,遣詞造句十分講究,李承乾直到現在也沒有讀得很明白,只知道他有被誇,至於怎麼誇、誇什麼,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不過這些不用告訴杜荷!




杜荷一臉嚮往:“明天我就去報社看看!”




他眼睛轉了轉:“承乾,你以前收到的信能讓我們看看嗎?”




“可以。”李承乾矜持地應下,讓小廝回去取。不一會兒信件拿來,幾個人頭碰頭一起看。




杜荷看了一會兒就腦袋發暈,完全不知道這之乎者也的是什麼意思。




李承乾期待地看著蘇琛:“你能看懂嗎?”




蘇琛遲疑地說:“你哪裡不懂,我看能不能解釋。”




李承乾指著其中一句,蘇琛思索了一會兒道:“這句用了兩個典故,甘羅是戰國時期有名的神童,十二歲就被封為丞相,是歷史上年紀最小的丞相。”




李承乾恍然,他知道這個故事,以前阿耶跟他提過一嘴,只是沒說那人叫甘羅。




“他是把我比做甘羅嗎?”




蘇琛點點頭。




杜荷羨慕道:“果然是在誇你。”




李承乾嘻嘻一笑,美滋滋地催促:“還有呢?另一個典故是什麼?”




蘇琛臉蛋微紅地說:“另一個姓項,好像是春秋時期的神童,但我沒聽過他。”




他甚至不認識此人名字的第二個字,有億點點尷尬。




李承乾也不認識這個字,託著下巴說:“這個字太難了,我們等下課問先生吧。”




“這個字念tuo。”李承乾幾個說著先生,陸德明的聲音就在頭頂上響起來了。




三個人一激靈,立刻坐好了,乖巧地向陸德明行禮。




陸德明輕哼一聲,繼續解釋:“項橐是魯國時一位神童,孔聖人周遊列國時遇見他,被他的聰明才智折服,拜他為師,那時項橐才七歲。後人稱項橐為‘聖公’”。




“哇!”幾個小的都驚歎出聲,“他好厲害啊!”




才七歲就當了孔聖人的先生,這學問得多深啊!




李承乾皺著小眉毛算了算,還有兩年他就七歲了,可是他的學問連項橐的典故都看不懂,更別說做孔聖人的先生了。




唉聲嘆氣道:“世上聰明的人太多了,我也不是那麼厲害。”




陸德明微微一笑:“你能有這個想法是好事,但也不必妄自菲薄。項橐能成為孔聖人的先生,並非他的學問比孔聖人更好,只是有某一點比孔聖人厲害罷了。若孔聖人再世,見到你懂這麼多與眾不同的東西,必定也會另眼相待。”




李承乾美滋滋道:“我知道,這就是孔聖人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陸德明點頭:“正是如此。”




蘇琛有些不好意思:“學生愚鈍,竟沒聽說過聖公。”




陸德明擺擺手:“這不怪你,他幼年故去,沒在青史上留下太多筆墨。”




說到這裡,陸德明微微皺眉,什麼人用項橐比李承乾啊?太不合適了。




他將那信拿起來細看,忍不住失笑:“你只知這信在誇你,卻不知他在覓舉呢?”




“啊?”李承乾一臉迷茫,“覓舉是什麼?”




“士子求舉用,便稱為覓舉。”陸德明指著其中幾句翻譯給他們聽,總結一下就是我才德兼備,忠心為主,快招我進天策府或者留在恆山王身邊幹活吧!




也算是聲情並茂吧,可惜明珠暗投,給了還處於半文盲階段的李承乾。




李承乾無辜地看著他。




陸德明:“……”




嗯……倒也說不上明珠暗投。甘羅和項橐雖有神童之名,人生前十幾年光輝燦爛,但下場都不怎麼樣,此人以甘羅和項橐比李承乾,顯然讀書只通一半。




且此人既然向李承乾覓舉,便不該表達得如此隱晦,以至於李承乾都沒看出來。如此不知變通,實在算不上明珠,錯過便也錯過了。




李承乾把另外幾封也給陸德明看,有幾封是純粹向李承乾表達敬意,還有兩封也是覓舉,文章倒是通俗許多,但意思同樣表達得非常隱晦。這麼辦事,也難怪他們投靠無門,只能向李承乾一個小孩覓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