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25章大事

  老李道:“中立勞苦功高,把小事交給後輩,只主持大局便好,朕與卿君臣相得,可留佳話於後世”。

  老裴堅定的搖搖頭,“臣得陛下信重,為相多年,幸得大名,今行此舉,為社稷,也為臣節,還望陛下成全”。

  老李認真看著他,終於緩緩點頭道:“得中立與楊卿,大唐之幸也”。

  老裴擺擺手,由衷道:“陛下,臣不足與鄧國公並論……”。

  他是看著煩了從東宮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從籌建安西軍到平定淮西,再到淄青,從講武院到改革稅制,官制,軍制。如今回頭再看,大事幾乎都出自他的謀劃和推手。然後他又親手把安西軍拆分掉,自己跑去做閒雲野鶴。

  皇帝在大殿上說:楊卿不欠朝廷,是朝廷欠他!這筆賬朕還不了,留待新君還吧。

  上下官員竟無一人反駁,鄧國公從回到大唐到如今,功勞都看在眼裡,朝廷確實在一次次欠他的。對於鄧國公,大夥兒是真服的,不說功勞單說心胸就讓人敬佩,梁守謙欲置他於死地,後事卻是他給料理。吐突大監跟他鬥了多年,最後卻仰仗他重回後宮,還將後人託付給他,這樣一位人物,由不得不服。

  也正是這種行事作風,使得煩了在朝中風評極好,都說楊大帥有本事,也確實厚道,做事有底線。

  拋開朝堂平衡,老李對這個老搭檔還是很信任的,“中立欲全臣節,朕也不好勉強,不若去洛陽主持幾年,朝中若有大事,還需愛卿回朝出力”。

  這就是他的打算,東都的重要性不需多說,託給老裴也能放心,將來新君登基朝中若是不穩,也方便回來主持大局。

  他以為自己的佈置很周全,沒想到卻被裴度拒絕了,老裴搖搖頭道:“陛下,東都無事,臣欲往幽州,助郭將軍一臂之力”。

  老李臉色一肅,幽州缺個合適的安撫使,契丹人一直在邊境騷擾,郭旭上表請求出兵教訓一下,他也正在猶豫。契丹人這些年慣的不輕,教訓一下確實應該,可幽州缺個能主持大局的人,郭旭若率軍征戰,幽州得有人鎮住場子。

  老裴確實夠資格,能力威望都沒問題,可他是宰相,如今又主動辭相,沒有過失卻外放邊關是不合適的。

  “中立,邊關苦寒……”。

  裴度道:“陛下,主持幽州者,唯鄧國公與臣,鄧國公不可輕動,臣不能辭勞苦”。

  幽州遠離關中,而且局勢複雜,事事請示肯定不行,主持的人不僅要有權力,還要知兵事,有能力和威望,要有一錘定音的重臣才行,煩了註定要在未來發光發熱,那最合適的人便只有他。

  元和十五年四月初三,聖旨頒發:裴度以使相銜外放幽州鎮,任安撫使兼處置使加營田使。

  另有恩旨,裴度功勳卓著,為國奔走,不辭辛勞,特賜陪葬皇陵,以享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