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11章再相遇

  上前扣動門環,大聲道:“家中主人可在?”。

  時間不長,屋裡跑出一個十三四歲的年輕人,拱手道:“兄長有禮,登門可是有事?”。

  煩了回禮,笑道:“在下貪路,錯過宿頭,想借貴地借宿一晚,多有叨擾,柴米馬料自不敢教主人破費”。

  年輕人道:“客人稍待,我去稟報父親”。

  “有勞”。

  爺倆在門外等著,雲娘小聲道:“二叔,能行不?”。

  “放心吧,沒事”。

  仗義行仁,扶危濟困是美德,在大唐留宿過客是漲面子的事,只要沒有特殊情況,通常不會拒絕客人求助。

  當然了,客人也要回報主人,給錢是應該的,手頭緊就幫著幹活兒,還要為主人揚名,比如某地某公,急公好義之類的。

  時間不長,一位長者帶著三個年紀不等的兒子迎了出來,邊走邊拱手道:“客人臨門,未及遠迎,三郎給客人牽馬喂料”。

  煩了忙作揖道:“本是冒昧登門,已然失了禮數,哪敢勞動長者”。

  那老者看他穿著雖不華貴,但舉止氣度不凡,自是不敢小覷,“客人不嫌寒舍粗鄙,快快請進”。

  院子前後兩進,牲口棚裡有牛有馬,一角放著石鎖棍棒,一大家子十幾口,這就是鄉間小地主的幸福生活,煩了取一吊錢雙手奉給那長子,“千萬笑納”。

  這是投宿的潛規則,表示自己並非上門找便宜,主家可以根據客人給的柴米錢決定招待規格,家中羞澀的主家也能有錢體面的招待客人,還能小賺一點,有主家好臉面,會努力待客,超過客人所給金額,客人要鄭重表示感謝,這都是應有的禮數。

  去到客廳,老者親自陪著說話,按理該他兒子接待,可他看煩了不像普通人,遂親自陪著。問及姓名去處,煩了不能說真名,取個假名叫程遠,自稱洛陽人氏,欲往揚州訪友,得知老者乃此間耆老,年輕時還讀過兩年書,自然免不了恭維一番。

  酒菜很豐盛,特意宰殺的大鵝,還不錯的酒,這已經超過了一吊錢的規格,煩了與老者對飲,雲娘則坐在他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