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215章世家女子

  弘農楊氏是頂級世家,與之聯合好處巨大,她知道煩了那個驢脾氣,還特意拿孩子當藉口,指望他能答應,沒想到他一口回絕,讓自己的一番心血付諸東流。

  好在事情並沒公開,還有挽回的餘地,如今卻又發生這種意外,此時必須謹慎處理,不然好事會變成壞事,所以她趕來勸說,入不入楊家不說,至少不能搞的反目成仇。

  煩了握住她手,輕笑道:“我不會做蠢事的”。

  瀟瀟說道:“郎君安坐,聽我細說”。

  煩了收回手,認真坐好道:“好,我聽著”,

  瀟瀟道:“我知郎君本事,回大唐短短數年,已經打下這份家業,也知郎君胸有傲骨,不屑於依附別人。

  郎君深得陛下與太子信任,當朝無兩,如烈火烹油。只是郎君可知,聖眷最是難以捉摸,多少一時之寵臣,落得淒涼下場?

  自郎君之下諸位叔叔,皆軍中豪傑,阿翁致仕,朝堂奧援唯有一個牛思黯,他若外任,朝堂誰還能為郎君發聲?郎君就不怕鳥盡弓藏?”。

  煩了有本事,也能打,可如今大唐已無緊迫戰事,武將地位下降成為必然。他最大的依仗來自皇帝信任,可這份信任到底能維持多久,誰都不敢說。

  回到大唐時間太短,根基太淺,除了老牛,朝堂沒有鐵桿嫡系,老李若是玩兔死狗烹那一套,便只剩兩個選擇,要麼乖乖聽話放棄兵權,要麼起兵造反,無論哪種都不是好事,也是瀟瀟不願看到的。

  所以她煞費苦心的牽線搭橋,聯合弘農楊家。

  別以為是煩了牛叉楊家不要臉,先看看楊家的實力。

  弘農楊氏以前的輝煌不提,就說眼下。吏部尚書楊於陵,十八歲中進士,幾十年來歷任地方各鎮以及朝中各部,人品能力無可挑剔,聲望不下於老武,他四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大兒子同州刺史,二兒子楊嗣復最厲害,已經幹到戶部侍郎,再往前一步就是頂級大佬。三兒子就職中書省,四兒子在大理寺。

  這是老楊自己家裡,楊氏還有楊虞卿等一大批人,雖然大多是中低層官員,但皆以才學聞名,人多勢眾,影響力巨大,再往上數幾輩,頂級大佬更比比皆是,這代表著非常廣的人脈,就是捱揍的這位大舅子,也是御史中響噹噹的人物,寫詩牛叉,乃是豪門宴會中的常駐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