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175章 紫宸殿廷議

  煩了知道她是想出去散心,心裡不想她去,話說出口時卻成了:想去就去吧,早些回來。

  月兒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立刻吩咐打點行裝,自己卻去了西院,看來是要跟瀟瀟說什麼。

  瑤兒擔心的看著她遠去,“郎君,月娘子要出遠門……”。

  煩了抹了把臉,“沒什麼,不遠”。

  他一直沒搞懂與月兒的關係,兄妹?夫妻?夥伴?好像都不太準確,算了,愛什麼什麼吧,這也不重要。

  八月二十八,聖旨來到,罷楊凡唐鄧節度使,旌節與天子劍收回,升金紫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領安西軍兵馬使,另加封翰林學士供奉內廷。

  淄青之戰的封賞終於下來了,煩了卸任唐鄧節度使,文武散官都升到正三品,除了榮銜,具體任命則是安西軍主將兼太子府中舍人,另外又加了一個正牌翰林學士,這就有意思了。

  唐初設翰林院,網羅一批有學問的名士養著,日常工作就是陪皇帝下棋作畫或者吟詩作賦,並不談國事,類似於政治花瓶。

  後來慢慢開始參與朝政,到玄宗時正式命名翰林學士,負責給皇帝出謀劃策,起草內廷詔書等工作,外廷詔書還要經過層層審批,內廷的則可以直接下達,翰林學士的政治地位因此一飛沖天。

  翰林學士的人數不定,選拔範圍很廣,從頂級大佬到八品小吏,只要皇帝看中都行,相當於嫡系心腹,也是皇帝制衡宰相與宦官的重要幫手。現在的翰林學士大約分為兩種,一種作為朝臣的純榮譽頭銜,不用進學士院值班。另一種則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人,有單獨求見皇帝和向皇帝打小報告的權力,皇家宴會時座位僅次於宰相,也被稱為內相。

  單看明面上的官職他丟了節度使是血虧,但論政治地位卻又是上升,不好說是賺了還是賠了。

  僅僅隔了一天,公文送達,老李宣他入內廷儀事,煩了沒想到這麼快就來活兒了,打扮好趕到紫宸殿時皇帝已然高坐,兩側分別坐著裴度,李絳,皇甫鎛和崔群四位宰相,

  除了這幾個頂級大佬,皇帝右邊側後還坐著一位老臣,正是已經致仕的老武,看來是列席旁聽人員了。

  煩了上前行禮,老李隨手一指自己左手側後位置讓他坐下,然後說出今天的議題,“今日招眾卿來,專議山南兩道罷節度使一事”。

  煩了心下一凜,老李說的是罷山南兩道而不是山南東道,誰說皇帝不果斷的?

  殿內眾人或多或少都已知道些消息,皇帝有意在山南兩道罷節度使,將地方軍政之權分離開來,這無疑開了安史以來的先河,是削藩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之所以選擇山南,期間大有深意,單看位置,山南兩道東接荊楚,西抵隴蜀,南控大江,北距商華之山,與關中只隔著一道秦嶺,無疑是大唐的戰略核心區域。之所以選擇這裡做實驗田,最重要的原因是荊襄唐鄧富庶,遠離關東藩鎮,利於掌控,即使出現問題,朝廷也能就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