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131章 刀在這裡

  一陣細碎的腳步去遠,殿內寂靜無聲,“出得卿口,入得朕耳,卿可盡言之!”。

  他早就明白,這個年輕人能名震西域絕非出於僥倖,而是憑的真材實料。

  去唐鄧不到一年,懲治惡吏,整肅稅制,民心大定,兩州最新民冊已有戶近十萬,四十萬口,所有人都知道,唐鄧大治之勢已成,也正因為此,朝中多有言調兵者,卻從沒人提過換節度使。

  率軍輕取蔡州更是神來之筆,出兵兩日擒獲賊首,看似平平無奇,實在精妙絕倫,裴度曾言,臣觀用兵謀劃,無過於楊帥者。

  這樣一位人物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能輕視,無論他年紀多輕。

  煩了不再猶豫,緩緩說道:“陛下,以藩鎮討藩鎮,實乃禍亂天下之舉,不可再用!”。

  老李說道:“諸鎮節度聽從朝廷號令,為何不可用?”。

  煩了道:“陛下安坐,聽臣斷之,以藩鎮討不臣,利有其二,其一省兵馬錢糧,凡有叛臣,四面藩鎮受命就近伐之,省卻朝廷兵馬調動靡費。

  其二諸鎮樂於聽命,凡有號令,起兵攻之,擄奪財貨丁口,攻略其城,壯大己勢”。

  老李緩緩點頭,用周邊藩鎮討伐叛亂確實省錢省力,而周圍藩鎮為了財貨丁口地盤也樂於聽命,算兩全其美。

  煩了繼續道:“陛下,可是此兩利不足以抵兩弊,其一,諸鎮兵攻不臣,看似聲勢浩大四面圍攻,見利則一擁而上,勢頹則觀望不前,戰事遷延日久,朝廷供給艱難。

  其二,即使百戰百勝,藩鎮兵甲銳利,朝廷愈發孱弱,無可用之兵。

  長此以往,天下百姓畏藩鎮甚於畏朝廷,若有梟雄起於藩鎮,四面合攻不成,朝廷將以何治之?”。

  第一條已經在淮西之戰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藩鎮出兵首先想的是好處,有便宜奮勇爭先,有困難個個退後,為了一己之私保存實力,甚至給隊友使絆子的事數不勝數,也使掏錢的朝廷不堪重負。

  第二條更危險,用藩鎮平叛會使其實力越發強大,各鎮錘鍊出精兵強將,而朝廷兵馬卻愈弱,強枝弱幹,國之大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