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趙豐吉 作品

第279章 散裝天下勢,窺得洞虛跡

  收回目光,陳淵搖了搖頭:「聽說如今掌控此州的,已換了一家?」

  「是換了,」遲疑了片刻,李百道大著膽子道:「原本掌權的盧家已然倒臺,如今當權的是陳家。」

  「果然是換人了,比原來乾的還要差。」陳淵眯起眼睛,「但話說回來,便是雲陽塾所在的州,也是大不如前,權貴越發猖狂,土地也逐漸聚集,雖然礙著什麼各州與中樞的約定,暫時還相安無事,但照此情景下去,這天下大亂的日子該是不遠了。」

  他在這毫無顧忌的感慨,身後四人卻聽得心驚膽戰。

  東洲有個名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名為大宥王朝,其都城蒼城便位於整個東洲的中心蒼洲,那評議會便在其中,據說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比二百多年的大宥王朝還要古老。

  大宥王朝亦是馬上得天下,二百多年前掃平八方,建立皇權,中央朝廷也曾十分強勢,近乎要中央集權,掃平天下山頭,奈何自天外而來的異族魔種驟然出現,打斷了這個進程。

  第四代皇帝更是直接戰死沙場,王朝的上升勢頭因此被打斷。

  第279章散裝天下勢,窺得洞虛跡免費閱讀.

  從那以後,地方上豪強並起,有各方割據之勢,好在中央王朝還有供奉閣的修士為根,加上此界顯學之一的墨學,在各處建立起了同心渠,可傳遞消息,收攏信息,於是各處似離非離,出現了唐代節度使一類的局面。

  經過多年的摩擦、磨合,最終形成了中樞京畿與天下十三州的格局。

  天下各州,能與中央抗衡的關鍵,除了各地掌握的自家兵馬之外,便是一座座教授修行法門的塾學。

  底蘊深厚的塾學網羅了足夠多的修士,教授學生法門,學生學成後,與各地方州郡形成利益聯合體,從而維持地方上的相對獨立。

  塾學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因為優秀的、有天賦的弟子,終究是有限的,入了此齋,便不能再去他家,所以種種競爭、大比、擂臺層出不窮,最終塑造出了十三家頂級塾學。

  陳淵所在的雲陽塾學正是其中之一,只因崛起日短,是在五年前才得了這般地位,為其餘各家所看低。

  另一方面,中央的評議會則掌握著評定品階、給予榮譽的權柄,用來維繫和各地塾學的相對平衡。

  「大宥王朝二百七十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已露出王朝末期土地兼併、豪強並起的趨勢,這讓京畿與十三州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弄類,同樣的,中央供奉樓與各地塾學之間的平衡,原本是靠著名望贖買、功法和利益的輸送,加上異論相攪、相互制衡,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