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元朝末年 作品

第521章 集慶府密議

  未慮勝先慮敗,這是作為一個名將才有的態度,而不是狂妄地視敵軍如草芥,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陳到說道:“不若我們聯盟陳友諒,如果有了陳友諒的援助,我們的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常遇春剛剛和張定邊打了幾架,雙方現在勢同水火,怎麼可能說結盟就結盟。

  只聽常遇春甕聲道:“我剛剛宰了陳友諒的一名大將,現在去找他們結盟,咱們的使者都回不來。”

  陳到卻說道:“陳友諒此人,野心勃勃,同樣不甘心偏安於一隅,唇亡齒寒的道理相信他不會不明白,從來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我願意作為議和使者,用我這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陳友諒共御強敵。”

  朱元璋大為意動,如果真能成事,朱陳聯軍的勝勢就大增。

  這時候朱元璋起身握著陳到的手道:“如果能夠成事,陳先生就是此戰的第一大功臣。”

  說完朱元璋解下腰間的佩劍,交到陳到的手裡,對說道:“先生只管前去議和,所有的條件都可能答應,不必再報。”

  軍情如山,朱元璋賦予了陳到最大的便利。

  陳到肅容道:“定不辱命。”

  朱元璋看向了眾人,說道:“希望我們能夠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眾人起身齊聲應諾。

  集慶府的城外二十里處,張士信的先鋒部隊已經來到了城下,來到集慶府之後,張士信連戰連捷,已經是三戰三勝,氣勢如日中天。

  當看到集慶府的城頭,張士信心中難以按捺住心中的悸動,憑著如此強軍,給他張士信十萬人馬,他絕對可以摘下元朝皇帝老兒的狗頭。

  張士信的信心也無限膨脹起來,對大家吹噓的張皓也不由地輕視了許多,護衛營的軍力為什麼這麼強大,不就是張皓的後勤和軍需保障到位嗎?

  要是他率領護衛營,絕對不只是拿下廬州和鎮安這兩塊“小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