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元朝末年 作品

第371章 羽翼豐滿的對手

  這就是經典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策略,同時陳遇還向朱元璋鄭重地介紹未來一個強勁的對手,張士誠次子張皓。

  朱元璋對張皓早有耳聞,無論是夜襲淮安,還是潁州城下書就千古名篇臨江仙,可以說都非常亮眼。

  最讓朱元璋歎服的是,在遇到王保保必殺一擊時,張皓能夠犧牲自己,帶著高若男死裡求活,跳入洶湧的淮河之中。

  自來成大事者,都講究不拘小節。還有曹孟德的那句經典之言,寧讓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好像所有的梟雄必定要夠狠,夠毒,才能夠在這個角鬥場中生存下來。

  朱元璋卻不這麼認為,雖然小時候的他沒有進過私塾,不通文墨。但是來到濠州之後,在賢內助馬秀英的幫助下,開始識文斷字,他通讀古書,那些唯利是圖,為惡百姓,隨意犧牲部將和戰友的所謂“梟雄”,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所以朱元璋每每打仗必定衝鋒在前,以身作則。在軍營中,與常遇春、胡大海、徐達以及湯和等人兄弟相稱,在面對李善長、宋濂和陳遇的時候,更是以先生尊稱,這樣的朱元璋迅速地籠絡了一大批能人異士,最終在集慶之戰中,一戰成名。

  當陳遇鄭重地說起張皓在高郵的所作所為,朱元璋終於開始正視這個對手,這樣一個“文能下馬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重視。

  他不知道的是,張皓將他作為一生之大敵,已經悄悄觀察他兩年多的時間。

  但是陳遇也說道,張皓並不是沒有弱點,那就是過於重情。太過看重的感情,必定是他的軟肋,聽說張皓身邊的紅顏知己也不在少數。

  自古美人愛英雄,已經將近而立之年的朱元璋,開始有些羨慕少年意氣的張皓。

  朱元璋坐在太師椅上,幽幽地嘆道:“年輕真是好啊,沒有想到亳州一別,再見時,和張皓就是對手了。”

  這時候一名親兵走了進來,言道:“李善長和陳遇求見。”

  朱元璋連忙起身道:“速迎。”

  這時候李善長和陳遇帶著滿面的春風,走進了廳堂之內。也不由得他們喜形於色。金陵停靠的紅船和脂粉,訴說著這座城市多少韻事,它的風流與婀娜,讓多少文人墨客傾心不已。

  這兩位落魄不第的老書生,終於能夠在集慶府揚眉吐氣,怎麼不“老懷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