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元朝末年 作品

第208章 張朱會

  看來為了請張皓吃這頓飯,朱元璋確實做了很多的功課。

  張皓笑道:“有小師姑在,我這一路走來,青樓的風光一直無法消受啊!”

  高若男撇了張皓一眼,然後自顧自地繼續喝茶,絲毫不理會張皓的吐槽。

  朱元璋則笑道:“如武當高仙子在身邊,張公子再去什麼青樓,那朱某人也看不下去了。”

  張皓曖昧地解釋了一下:“不是你想的那樣。”

  朱元璋搖頭失笑,誰沒有年輕過呢!

  隨著客人到齊,漂亮的侍女魚貫而入,捧上來了各色的美食,除了亳州當地的特色,竟然還有高郵口味的菜餚,可見朱元璋的用心。

  離開故土多日,張皓看到家鄉的蟹黃肉包,不禁食指大動,讚道:“沒想到在亳州這個地方,還能吃到高郵的蟹黃包,不虛此行啊!”

  高若男輕笑道:“張大使不遠千里,跑到了亳州吃了個高郵的蟹黃包,何來不虛此行之說?”

  張皓訕訕笑道:“小師姑不知,吃了這麼多食物,還是覺得家鄉的菜餚最是受用啊!”

  朱元璋笑道:“張公子所言極是,我也只中意濠州的饃饃,別的地方吃不出那味。”

  兩人寒暄至此,都沒有詢問對方的打算,兩個第一相見的人,彼此熟絡地像多年的老友。

  燈火之間,張皓向朱元璋講述自己少年之時做過的糗事,“酒醉鞭名馬”以及“為博紅顏一笑,一擲千金”的橋段,讓朱元璋聽了哈哈大笑。

  而朱元璋則向張皓傾訴少年時候的困苦,從家中親人的離去,再到寺廟裡面當和尚,最後窮困潦倒當起了乞丐。

  這樣的人生讓旁邊的高若男都聽的唏噓不已,終於明白張皓為什麼對朱元璋如此忌憚,這樣的人物能夠在那種人生境遇下活過來,以後還會有什麼事情難得住他?

  手中按住腰間的長劍,但是張皓與朱元璋談笑無忌,始終沒有動作,最終悠悠地嘆了口氣,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朱元璋前二十年的生活被厄運籠罩,卻依然樂觀,所謂天降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最終百鍊成鋼,朱元璋也完成了究極進化,從而成長為一名通向最高位置的男子。

  而張皓則是空懷三十年的鬱郁人生,又經歷了兩次向死而生的蛻變,一朝夢醒,才發現早已往事不可追,如今讓自己重新面對十七歲開始的人生,張皓則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知,關於人生的,甚至關於來世的。

  所以如果說非要在這個世界上找個人,最能理解張皓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了,這點就連高若男都不能比擬,而最能理解朱元璋的,也可能是張皓。因為兩人都有對苦難自己的理解。

  陪同朱元璋的丁德興、胡大海等人不知道為何他們的郭副帥如此的放浪形骸,而唐境、朱明等人則是對張皓今天面對一個似敵非友的人,如此掏心掏肺。兩人觥籌交錯之間,很難相信這兩個最終會走向對手的人,會是這樣惺惺相惜。

  兩人在這場飯局中,沒有談及任何關注高郵和濠州的利益關係,沒有絲毫爾虞我詐的鬥爭,只有兩個人杯酒盡歡。

  當走出明月樓的時候,張皓醉眼朦朧的眼睛看了朱元璋的背影,終於嘆了口氣,慢慢地走向了馬車。

  回去的路上,高若男問道:“什麼感受?”

  張皓嘆了口氣:“他和我是一類人。”

  高若男說道:“為何?你是養尊處優的二公子,而朱元璋是塵埃裡的淤泥?”

  張皓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高若男繼續說道:“你的感覺沒有錯,這個人將來他可能是你的大敵!為何不讓我除掉他?”

  張皓自嘲般笑道:“人家請咱們吃飯,咱們卻想著怎麼幹掉他,於理不合啊!不能以德報怨,也不能以怨報德不是!”

  高若男看著張皓,一字一句地道:“你不是一個婦人之仁的人!”

  張皓道:“是呀,我不是。我也不知道,就算將來我將來有幸走進最後的對決,即使在這場對決中失敗了,最後我帶著家人遠走故土,那樣我也認了。如果我利用一點微薄的先知,只想要除掉擋在前面的對手,我覺得才是一個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