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元朝末年 作品

第146章 找些能背鍋的人一起扛

  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李伯升不相信道:“只有這個?”

  張皓說道:“當然,為了說服崔家歸順,我可是費了三寸不爛之舌,九牛二虎之力,你看我臉上起的痘痘,都是當時著急上火出來的。”

  王載文倒是說道:“清河崔氏乃是千年世家,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如果崔家願意投誠,對我大周確實是大好事。”

  張皓向王載文比了個大拇指道:“還是王主事有見地,這件事情功勞甚大,雖然是我一個人談下來的,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本公子願意將這份巨大的功勞拿出來,與在座的諸位一起共享。”

  王載文有點喜形於色,如果這份工作有他的一份,那麼他這個主事也能往侍郎靠一靠了。李伯升作為高郵的核心高層,可是知道張皓最近半年的所作所為,也不會將他當做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看待。看著王載文臉上的興奮狀,心中不禁冷笑,張二公子的功勞哪有這麼容易拿。

  果不其然,張皓說道:“各位知道,崔家傾全族投靠,這在江南都是件大事。崔家一族的投靠也能為其他名門世家做出榜樣,所以如果確保崔家投靠之後全族的安全就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王載文此時表情也慎重起來,說道:“主使大人言之有理,那我們該如何作為呢?”

  張皓說道:“有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派兵接應崔家,阻擋來自淮安路元軍的反撲,最終讓清河全族退到寶應這邊來,但是這樣一來,寶應一下子就多了幾千口人,人吃馬嚼,所耗不菲。”

  王載文本來還想說這是老成謀國之言,結果張皓突然來了個轉折,這就誇不下去了。繼續問道:“那麼主使大人另外一個辦法是什麼呢?”

  張皓說道:“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我們一起幫助清河崔家把清河守下來,這樣我們就能從容佈置,同時在淮安路釘下一枚釘子,為我們下一步對淮安路的行動打下基礎。”

  李伯升一聽感覺這才是張皓的目的,如果單純是守住清河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這淮安路釘下一個釘子,改日我大軍前來,裡應外合,淮安路也不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