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荒島 作品

第 446章 假嘉慶,真乾隆

  等齊鳴說完,周毅朝後一靠,雙手輕撫身下的花梨扶手,片刻後才開口問詢道:

  “小齊,按你這說法,落款的問題確實能解釋。但你要怎麼證明你的判斷呢?這光說不練,假把式,總不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了對吧。”

  “想證明,很簡單。”

  齊鳴拿過那包袱瓶,放到了周毅身邊的高腳茶几上,放穩脫手後就解釋了起來。

  “鑑定陶瓷的,《中國陶瓷史》是必看的。裡頭有句話叫:嘉道之後,江河日下。說的是從嘉慶道光開始,華夏瓷器發展,一天不如一天。

  所以說業界公認,乾隆瓷器和嘉慶瓷器,質量上那是天差地別。如果您拿出的是青花瓷,或者彩瓷,其實很好分辯,因為兩個朝代皇帝對圖樣畫法,要求不同,所以特徵明顯。但您拿出的是帶圖案的單色釉,難度確實不小。

  不過特徵也有,首先就是釉面。瓷器上釉,難免會出現釉面不平的情況。這種不平,在康雍乾叫<橘皮釉>,這描述其實很形象了,看著像橘子皮。

  但到嘉慶,釉面不平就被叫<浪蕩釉>,意思是像波浪一樣。您可以摸摸看,這瓶子的幾個地方,是像橘皮還是像波浪。”

  說著,齊鳴上前,指了幾處。

  周毅也沒託大,拿起瓶子,一手抓著瓶口拿穩,一手貼到瓶身細細感受。

  齊鳴不等他說結果,繼續解釋:“另外,乾隆朝用的瓷土,是景德鎮本地的高嶺土。但到乾隆後期,當地的高嶺土就開採的差不多。

  等到嘉慶,窯工們只能選擇到隔壁的星子縣開採高嶺土。雖然都叫高嶺土,但兩地土質含量是不同的。根據近代研究,星子縣的土裡,氧化鋁含量不同。當時的窯工因為不熟悉兩種土質的差異,所以燒出來的東西,都會出現塌底的現象。

  為了增加成功率,窯工們會刻意將底部直徑擴大,另外加重下半部分的胎底,所以嘉慶的瓷器都是上輕下重,上薄下厚。這梅瓶口太小,沒辦法伸手進去感受下厚薄。不過周叔您可以掂下分量,看看是不是上輕下重。

  另外還有畫法,當然這個有點偏唯心,我就不說了。”

  “呵呵~”

  周毅輕笑搖頭,他沒去掂分量,而是笑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你師傅怕是要被你拍死在沙灘上了。也不用掂了,這東西我找魔都博物館的老師傅鑑定過,人家說的跟你一般無二。”

  他沒說的是,這瓶子送到魔都博物館,人家花了2天時間才給的結果,但齊鳴可就這麼一會兒。這裡頭,可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想敢說的原因,但前提還是眼力。

  “那周叔,我這關算是過了吧。”齊鳴見周毅鬆口,也是暗鬆口氣,玩笑了句。

  周毅伸出手指,朝他輕點幾下,樂呵呵的應道:“過了,肯定過了。”